中渚穴
穴位 名
中渚 Zhōngzhǔ,出《 灵枢 ·本输》。中即中间,渚即水中小洲,此穴在五输流注之中间,经气如水循渚而行,故名中渚。
经属
属 手少阳三焦经 ,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五行属木。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取法:抬臂俯掌,手背部第4、第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手背深筋膜、第四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皮肤由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的静脉网由接受由手指、手掌浅层和深部的静脉。手背深筋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深两层筋膜在指蹼处相互结合,并在掌骨底以纤维膈相连。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过第四三、四伸肌腱之间,深达第四掌骨间隙的骨间肌。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热通络, 开窍 益聪
主治: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 疟疾 , 头痛 ,目眩, 目赤 ,目痛, 中耳炎 , 耳鸣 , 耳聋 , 喉痹 , 腮腺炎,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 肋间神经痛 ,耳呜,热病,面赤, 目翳 , 视物不清 , 咽肿 ,嵴膂痛,肩背肘臂疼痛, 咽喉肿痛 ...
肘尖穴
穴位 名
肘尖 zhǒujiān,出《 备急千金要方 》。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鹰嘴的尖端。
取法:屈肘,摸到肘关节的最尖端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肘关节动脉网分布。
作用与主治
主治: 瘰疬 ,痈疽, 肠痈 ,痈疔, 疔疮 , 痈肿 , 霍乱 等。
刺灸法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配伍
配肩尖穴、 人迎穴 、 肩外俞穴 、 天井穴 、骑竹马穴治瘰疬沿颈生。
配 曲池穴 透 臂臑穴 治颈淋巴结结核。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头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瘥。
《备急灸法》:葛仙翁治霍乱已死,诸般符药不效者,云此法特异,起死回生……急灸两肘尖 ,各十四炷,炷如 绿豆 大。
《 疮疡经验全书》:治瘰疬已成未成,已溃未溃,以手置肩上,微举起,则肘骨尖自现,是灸处。如患左灸左肘,患右灸右肘,左右俱患,两肘皆灸,以三四十壮为期,更服补剂。一年灸一次,三灸其疮自除。如患三四年不愈者,辰时灸起至酉时方止,三灸即愈,更服益气养荣汤。
肘髎穴
穴位 名
肘髎 Zhǒuliáo,出《 针灸甲乙经 》。肘即肘部,髎为骨隙,肘髎穴在肘部,靠近骨隙处,故名肘髎。
经属
属 手阳明大肠经 。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 曲池 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取法:先找到曲池(屈肘成直角,先找到肘横纹终点,再找到肱骨外上踝,两者连线中点处),向上量取1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肘筋膜、肱三头肌。有桡侧副动、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皮肤由臂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稍厚,有少量的脂肪组织。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过肱桡肌起始部,进入肱三头肌。该肌由桡神经肌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有 舒筋活络
主治:肩部酸痛,肘部酸痛,臂部酸痛,麻木, 瘰疬 ,挛急,屈伸不利 ,臂 神经痛 ,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 瘫痪 ,嗜卧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前臂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肘髎,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可预防网球肘。
配伍
1、配 肩髃穴 、 臂臑穴 治上臂疼痛不举。
2、配 肩髃 穴 ...
筑宾穴
穴位 名
筑宾 Zhùbīn,出《 针灸甲乙经 》。筑即坚实,宾通“膑”,泛指膝和小腿,此穴在小腿内侧,有使股膝坚实的作用,故名筑宾。
经属
属 足少阴肾经 ,是足少阴肾经与阴维脉的交会穴,是阴维脉的郄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 太溪 与 阴谷 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取法:先找到太溪(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 太溪穴 ),直上量7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在皮下组织内,穴位后外侧,由胫神经在腘窝分出的腓肠内侧皮神经,与小隐静脉伴行于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腓肠外侧皮神经,由腓总神经分出,向下走行于小腿后区的外侧。在小腿中部,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合成腓肠神经,伴小隐静脉,继续向下外方走行,至足外侧缘。该穴下的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等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理下焦、清神志
主治:神志和少腹部等疾患,如癫疾,征症, 疝气 ,不孕, 呕吐 涎沫, 腹痛 ,脚软无力,足腨痛 ...
子宫穴
穴位 名
子宫 zǐgōng,出《 备急千金要方 》。《 针灸大全 》列作奇穴。别名侠玉泉、肖必。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 中极 旁开3寸。
取法:耻骨联合中点上缘上1横指,旁开4横指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髂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有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并有腹壁浅动、静脉,髂腹下神经及其伴行的动、静脉通过。
作用与主治
作用: 调经 理气,升提下陷
主治:阴挺, 月经不调 , 痛经 , 崩漏 ,不孕, 不孕症 ,附件炎, 盆腔炎 , 膀胱炎 ,肾盂 肾炎 ,睾丸炎 , 阑尾炎 , 疝气 , 腰痛 , 尿频 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外生殖器放散。针刺不能过深,以免穿过腹肌进入腹膜腔,刺伤内脏。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 :用中指指腹垂直轻揉子宫穴,每次3~5分钟,可以治 女子不孕 、 子宫脱垂 、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生殖系统疾病。
穴位配伍
配 足三里穴 治子宫脱垂。
配 三阴交穴 、 ...
足三里穴
穴位 名
足三里 Zúsānlǐ,出《 灵枢 ·本输》。别名鬼邪、下三里、下陵、三里。足即下肢,三里即三寸,穴在膝下3寸,故名足三里。
经属
属 足阳明胃经 ,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胃之下合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 犊鼻 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长伸肌。支配胫骨前肌和长、趾长伸肌。
作用与主治
作用: 健脾和胃 ,扶正培元, 通经活络 ,升降气机
主治: 胃痛 , 胃脘疼痛 ,胃中寒, 呕吐 , 恶心 ,呃逆,急性 胃炎 , 慢性胃炎 ,胃痉挛, 胃下垂 , 胃溃疡 , 十二指肠溃疡 ,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 噎膈 ,小儿 厌食 ,辅助胃镜检查, 腹痛 , 腹胀 ,肠鸣, 肠痈 , 肠炎 , 消化不良 , 泄泻 , 便秘 , 痢疾 , 疳积,小腹坚, 小肠疝气 ,少腹肿痛 ...
倪海厦针灸课程笔记
倪海厦之针灸视频课程文字版
校勘序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继承和发扬中医,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的许多典籍目前在流传上仍有许多问题:或已出版而校对欠佳,或印量稀少而极难购得,甚或已经绝版。
本书基于网络流传的倪海厦先生人纪授课实录的《人纪系列针灸篇》扫描版电子书籍,经由诸多民间的中医爱好者,参阅古籍文献,共同校勘而成。我们在校勘的过程中对某些明显的错误给予了修改,对于无法确定之处,都保持了原样。同时完善了目录,并将竖版改为横版。我们力图提供正确无误的电子版,但限于精力与能力,错误在所难免。此外,校对过程增加部分脚注,脚注不代表本书作者原意,仅供初学者了解来龙去脉。
本电子版的校勘,是无偿的自发行为,不收取任何费用。本电子版的作用也仅限于帮助您了解本书的基本概貌,如果您喜欢本书,请购买原版书籍。因此,请在获得本电子版书籍后24小时内删除,任何人不得将本书用于商业行为,否则,由此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法律问题,我们不承担责任。
民间中医爱好者敬校 庚寅年辛巳月庚午日
-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