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归来 Guīlái,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溪穴、谿穴。还者曰归,返者曰来。凡养生吐纳者,当吸气时,腹气上升,与中气交会于 气海
处;唿气时,腹气下降,名曰气息归根。本穴为腹气下降时之根,能使不归之气,移位之丸,返回本位,故名“归来”。本穴治男子卵缩、女子 子宫
脱出等症,皆属气分之病。取之有散寒理气归原之功,即“归来”之意也。

经属

属 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从耻骨联合上缘沿前正中线向上量1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层)。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着髂腹下神经。皮肤由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膜下筋膜是位于腹横筋膜和腹膜壁层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富有脂肪组织,该层筋膜向后与腹膜后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相续。在腹膜外脂肪组织层中,有髂外血管、腹壁下动静脉、生殖股神经和髂外的淋巴结及其连属淋巴管等结构。

作用与主治

作用: 活血化瘀 , 调经止痛

主治: 少腹疼痛 , 痛经 , 子宫下垂 , 白带过多 ,阴中寒,不孕, 月经不调 , 闭经 , 崩漏 , 带下
,阴挺,卵巢炎,子宫内膜炎, 盆腔炎 , 疝气 ,茎中痛, 小便不利 , 腹痛 , 遗精 , 阳痿 ,奔豚, 睾丸炎
,腹股沟斜疝,小儿腹股沟疝,阴茎痛,男女生殖器疾病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 :以中间三指指腹垂直下按,由内而外揉按归来,每日早晚各揉按1~3分钟,可治月经不调、不孕、阳痿等疾病。

配伍

1、配 太冲穴 治疝气偏坠。

2、配 关元穴 、 三阴交穴 治月经不调、 不孕症 。

3、配 大敦穴 治疝气。

4、配三 阴交穴 、 中极穴 治月经不调。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奔豚,卵上入,痛引茎,归来主之。女子阴中寒,归来主之。

《 针灸大成 》:主小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妇人血脏积冷。

《胜玉歌》: 小肠气痛 归来治。

《 备急千金要方 》:妇人阴冷肿痛,灸归来三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