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上脘 Shàngwǎn,出《 灵枢 ·四时气》。《 脉经 》名上管;别名上管(《脉经》、《 备急千金要方 》)、胃管(《 针灸聚英 》、《 肘后备急方
》)、胃脘(《 针灸资生经 》)、上纪(《 针灸大全 》)。上,与下对言。脘,脘同管,指胃府。此穴在脐上5寸,居中、 下脘
之上,正当胃上口处,内应贲门,相对于下脘及 中脘 而言,故名上脘。

穴位经属

属 任脉 ,是 足阳明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任脉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取法:在上腹部,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即是 中脘穴 )上1横指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作用与 主治

作用: 和胃降逆 、化痰宁神

主治:脾胃及神志疾患:如 胃痛 , 胃脘痛 , 腹胀 , 反胃 , 呕吐 ,呃逆,急性 胃炎 , 慢性胃炎 ,胃扩张,胃痉挛,消化性溃疡,胃 神经官能症 ,
肠鸣泄泻 ,癫,狂,痫症, 黄疸 ,吞酸,食不化, 纳呆 , 腹痛 , 虚劳 吐血 ,肠鸣, 泄泻 , 痢疾 , 咳嗽 , 痰多 , 惊悸 , 失眠 ,
胸痛 ,心中烦热,黄疸,奔豚, 头晕 ,目眩,卒 心痛 , 中风 , 胃下垂 ,食管痉挛, 咳嗽痰多 ,积聚,虚痨吐血,隔肌痉挛, 肠炎 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上腹部。不能用提插法或粗针,以免造成胃肠穿孔或化脓性腹膜炎。孕妇慎用。针后慎勿饱食。

灸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孕妇不可灸。

按摩 :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引起胃胀、呕吐、打嗝等症状时,用拇指指腹揉按上脘穴3~5分钟,可有效缓解不适。

穴位配伍

配 巨阙穴 、 内关穴 治急性胃痛,呕吐 ,呃逆。

配 内关 穴、 手三里穴 、 足三里穴 治急性胃炎。

配中脘穴治 胃脘疼痛 , 饮食不化 。

配 丰隆穴 治心痛呕吐,伤寒吐蛔。

配 神门穴 治发狂奔走,失眠 烦躁 。

配 不容穴 、 大陵穴 治呕血。

配 足三里 穴、 章门穴 、 阴谷穴 、 关元穴 、 期门穴 、 行间穴 、 脾俞穴 、 悬钟穴 、 承满穴 治鼓胀。

配 三焦俞穴 治胃胀食不化。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任脉、足阳明、手 太阳 之会。

《 针灸
甲乙经》:头眩痛,身热,汗不出,上脘主之。心痛,有三虫,多涎,不得反侧,上脘主之。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下之。寒中伤饱,食饮不化,五脏膜满胀,心腹胸胁支满胀,则生百病,上脘主之。心下有膈,呕血,上脘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中热烦,奔豚气胀不能食, 霍乱
吐利,身热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风惊悸,心痛不可忍,伏梁气状如覆杯,针人八分,先补后泻之,神验。如风痫热病,宜先泻后补,其疾立愈,灸亦良,日可灸二七壮至一百壮。

《 针灸大成 》:主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腹疗刺痛,霍乱吐利,腹痛,身热,汗不出, 反胃呕吐
,食不下,腹胀气满,心忪惊悸,时呕血,痰多吐涎,奔豚,伏梁,二虫,卒心痛,风痫,热病,马黄黄疸,积聚坚大如盘,虚劳吐血,五毒疰不能食。

《玉龙歌》:九种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内用神针,若还脾败中脘补,两针神效免灾侵。

《普济方》:针入八分,先补后泻,神验。如风痫热病,宜先泻后补,立愈。

上关穴

穴位图

穴位 名

上关 Shàngguān,出《 灵枢 ·本输》。别名客主人、客主、容主。名解:上,与下对言。关,意指关键之处。此穴在颧弓之上缘, 足阳明胃经 下关穴
之上,故名上关。

经属

属 足少阳胆经 。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耳前, 下关 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取法:正坐,耳屏往前量2横指,耳前颧骨弓上侧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颞筋膜、颞肌。有颧眶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的颧眶支。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该神经伴颞浅动脉上行,布于颞区皮肤。皮下组织内,还有面神经的颞支和颞浅动、静脉。

作用与主治

作用:聪耳镇痉,散风 活络 。

主治:耳、面颊、口齿等疾患:如 耳鸣 , 耳聋 ,耳痛,聤耳,上齿龋痛,牙关不开,口眼斜,目眩, 青盲 , 偏头痛 ,齿痛, 口噤 ,口,面痛, 癫狂
,痫证, 惊痫 ,现代又多用上关穴治疗血管性 头痛 , 三叉神经痛 , 面神经麻痹 ,头痛, 中耳炎 , 牙痛 ,下颌 关节炎 ,颞颔关节功能紊乱
,面肌痉挛, 眩晕 等。

配伍

1、配听官穴、 听会穴 、 翳风穴 、 太溪穴 治耳聋、耳鸣。

2、配下关穴、 颊车穴 、 合谷穴 治牙痛。

3、配 太阳穴 、 丝竹空穴 、 外关穴 治偏头痛。

4、配 肾俞穴 、 翳风 穴、 太溪 穴、 听会 穴治老年人 肾虚 耳鸣耳聋 。

5、配 耳门穴 、 合谷 穴、 颊车 穴治下颌关节炎、 牙关紧闭 。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不宜过深,否则会引起张口困难。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 :用中指指腹轻轻揉按上关穴1~3分钟,可治疗耳鸣、耳聋、牙痛、口眼斜等病。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 针灸 甲乙经》:瘛疭,口沫出,上关主之。青盲,目,恶风寒,上关主之。耳痛聋鸣,上关主之。上齿龋痛, 恶寒 者,上关主之。

《 针灸资生经 》:偏风口目瞤,上关、下关。

《 针灸大成 》:主唇吻强,口眼偏斜,青盲,眯目……耳鸣耳聋,瘈疭沫出,寒热,痉引骨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唇吻强,耳聋,瘛疭,口沫出,目眩,牙车不开,口噤,嚼食鸣,偏风,口眼呙斜,耳中状如蝉声。

《 千金翼方 》:耳聋鸣,客主人一名上关,在听会上一寸动脉宛宛中针入一分,主耳聋鸣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