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天牖 Tiānyǒu,出《 灵枢 ·本输》。上部为天。牖指户,墙上通风采光的洞口,窗开旁曰牖,所以助明也。与 天窗穴
意同,有头窍之意。此穴在颈,其位高,有天之象,位居颈旁,如宫室之旁窗,故喻名天牖,能开通耳目壅塞之气。张志聪注:“牖,窗也,头面之穴窍,如楼阁大牖,所以通气者也。”。

经属

属 手少阳三焦经 。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取法: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的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头夹肌、头半棘肌。有耳后动脉及枕小神经。皮肤由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双重分布。皮肤厚而致密。皮下筋膜由脂肪组织和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其结缔组织的纤维形成纤维刺,连于
皮肤病
与深筋(项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致密的项筋膜,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针由深层的头夹肌,在颈深动、静脉升支的后方,入头半棘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有清头 明目 , 通经活络

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如 头痛 , 头晕 ,面肿,视神经萎缩,目痛, 鼻塞 , 鼻衄 , 耳鸣 , 耳聋 , 喉痹 ,项强,落枕, 瘰疬 ,目昏,目眩,暴聋,
头风 ,不闻香臭,肩背 ,臂及臑疼痛,项强不能回顾,多梦, 疟疾
,头痛头晕,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

灸法: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常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天牖穴,每次3~5分钟,对肩颈不适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配伍

配人中穴、 迎香穴 、 合谷穴 治面肿。

配 听宫穴 、 液门穴 治耳聋。

配 廉泉穴 、 合谷 穴、 翳风穴 治喉痹。

配 风池穴 、 太冲穴 治头痛。

配 听宫 穴、 中渚穴 治耳聋。

配 颈百劳穴 、 后溪穴 治颈肌痉挛。

配 睛明穴 、 太冲 穴治目痛。

配 听会穴 、 四渎穴 治暴聋。

文献摘要

《 黄帝内经 灵枢·寒热病》: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

《 针灸甲乙经 》:肩背痛,寒热,瘰疬绕颈,有大气暴聋,气蒙瞀,头目不明,头颔痛,泪出,鼻衄不得息,不知香臭,风眩,喉痹,天牖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 》:天牖主目不明,耳不聪。主乳肿, 缺盆 中肿。

《备急千金要方》:天牖、曲渎,主暴聋。

《铜人腧穴 针灸 图经》: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

《 针灸大成 》:主暴聋气,目不明,耳不聪,夜梦颠倒,面青黄无颜色,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目中痛。

《 类经图翼 》:天牖穴不宜补,亦不宜灸,灸取令人面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