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外丘 Wàiqiū,出《 针灸甲乙经 》。外为内之对,丘即土丘,此穴在外踝上方,局部肌肉隆起如丘,故名外丘。

经属

属 足少阳胆经 。是足少阳胆经的郄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 外踝尖 上7寸,腓骨前缘,平 阳交穴 。

取法: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中点向下1横指,腓骨前缘处即是。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踇长伸肌。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胫前动脉是腘动脉的终支之一,在腘窝下角,比目鱼肌腱弓下方分出以后,穿小腿骨间膜上端的孔至小腿的前面,行于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之间,下降至足背,移行于足背动脉。体表投影在胫骨粗隆和腓骨小头之间的中点与两踝之间连线的中点的连线即是。该动脉除同静脉伴行外,还有腓深神经同行。神经支配长、趾长伸肌。腓骨长、短肌由腓浅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 舒肝理气 ,通络 安神 , 疏肝利胆 , 清热解毒

主治:胸胁、下肢等疾患:如 头项强痛 ,胸胁支满,癫疾吐沫,肤痛,萎痹, 寒湿脚气 ,头项痛,胸 胁痛 ,腿痛, 脚气 ,下肢麻痹, 肝炎 , 胆囊炎 ,
坐骨神经痛 ,颈项强痛, 胸胁胀满 ,下肢 痿痹 , 癫狂 ,狂犬伤毒不出,现代又多用外丘穴治疗 胸膜炎 , 肠炎
,腓肠肌痉挛,腓 神经痛 , 癫痫 ,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等。

配伍

1、配 风池穴 、 后溪穴 治颈项强痛。

2、配 太冲穴 、 肝俞穴 、 支沟穴 治胸胁痛。

3、配 腰奇穴 、 间使穴 、 丰隆穴 、 百会穴 治癫痫。

4、配 环跳穴 、 伏兔穴 、 阳陵泉穴 、 阳交 穴治下肢痿、痹、瘫。

5、配陵后穴、 足三里穴 、 条口穴 、 阳陵泉 穴治腓总神经麻痹。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按揉外丘穴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次约3分钟,可缓解急性 胆囊 疼痛、 头痛 等症。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胸胁支满,头痛,项内寒,外丘主之。肤痛,痿痹,外丘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肤痛,痿痹,胸胁胀满,颈项痛,恶风寒,癫疾。猁犬所伤,毒不出发寒热,速以三壮,又可灸所啮之处,立愈。

《 针灸大成 》:主胸胀满,肤痛痿痹,颈项痛,恶风寒,猘犬伤毒不出,发寒热,速以三壮艾,可灸所啮处及足少阳络。癫疾,小儿龟胸。

《 类经图翼 》:主治颈项痛,胸满,痿痹癫风,恶犬伤毒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