辄筋穴
穴位 名
辄筋 ZhéJīn,出《 针灸甲乙经
》。别名神光、胆募。名解:辄,即车耳,可以凭倚,故引申为有倚恃而妄为之义。筋,筋肉。指穴在肋间状如两口之筋肉处。本穴主治四肢不收, 喘息
不卧,针后可使疾病若失,亦可使筋有所依附:又辄与辙通,以其穴在肋间若辙迹之故,故名之。此穴在胸胁部,当第4肋间之 渊腋
前1寸处。是处如车之两耳,穴依其筋肉处,故名辄筋。《庄子》中载有:“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因该穴主治四肢不收,喘息不卧,针后可使疾病若失,使人忘吾有四肢形体,亦可使筋脉有所依附,因名辄筋。
经属
属 足少阳胆经 。是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取法:正坐举臂,从 渊腋穴 (正坐举臂,从腋横纹水平沿腋中线直下4横指处即是渊腋穴)向前下量1横指处即是辄筋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部深筋膜、前锯肌、第四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3、4、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前锯肌贴于胸廓的后外侧面,以肌齿起始上8至9肋骨的外面,在肩胛骨前外侧,止于该骨的内侧缘(嵴柱缘)。前锯肌由胸长神经支配。该神经由腋动脉的第一段的后方入腋窝,沿前锯肌表面下降,最后分成小支,布于该肌各个肌齿。该神经与胸外侧动脉、静脉伴行。胸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胸膜及肺。
作用与主治
作用: 疏肝和胃 、平喘降逆、 理气止痛 。
主治:胸胁部疾患:如胸中暴满,喘不得息,胁肋疼痛,腹部膨胀, 瘰疬 , 呕吐 宿食,吞酸,四肢不收,胸满, 胁痛
, 气喘 ,腋肿,现代又多用辄筋穴治疗 胸膜炎 , 肋间神经痛 , 乳腺炎 ,胸膜炎, 支气管哮喘 , 神经衰弱 ,四肢痉挛 抽搐 等。
配伍
1、配 阳陵泉穴 、 支沟穴 治 胸胁疼痛 。
2、配 肺俞穴 、 定喘穴 、 孔最穴 治喘息不得卧。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每天用食指指腹揉按辄筋穴1~3分钟,可有效治疗气喘、胸胁痛、呕吐等疾病。
文献摘要
《 针灸 甲乙经》:胸中暴满,不得眠,辄筋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中暴满,不得卧,喘息也。
《 针灸大成 》:主胸中暴满不得卧,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呕吐宿汁,吞酸。
《 类经图翼 》:主治太息多唾善悲,言语不正,四肢不收,呕吐宿汁吞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