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足通谷 Zútōnggǔ,出《 灵枢
·本输》。名解:通,通道、通行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中间的空旷之处也。足通谷名意指膀光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一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 气,二为
至阴穴 上传于此的天部湿热水气,二气交会后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缩合冷降,冷降之水循膀胱经回流 至阴 穴,故名足通谷。

经属

属 足太阳膀胱经 。是足 太阳 膀胱经的荥穴,五行属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沿小趾向上摸,摸到小趾与足掌相连接的关节,关节前方皮肤颜色交界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短、长屈肌腱、小趾近节趾骨骨膜。有趾底动、静脉。分布着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皮肤为足背和足底皮肤移行部位,皮厚,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的浅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内,足趾的浅静脉注入足背静脉网的外侧,并有纤维束连于皮肤和足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底深筋膜,在小趾近节趾骨下方,经趾骨和趾长、短肌(腱)之间,该肌由胫后神经及其分支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热 安神 ,清头 明目 。

主治:头项,下肢等疾患:如 头痛 , 眩晕 , 鼻塞 , 鼻衄 ,舌肿, 目赤 ,热病汗不出,颈项强痛, 腰膝酸痛
, 癫狂 , 疝气 , 疟疾 ,头痛,项痛,目眩,目弦,项强, 癫痫 ,现代又多用足通谷治疗 精神分裂症 , 神经性头痛 , 哮喘 ,精神病, 颈椎病 ,
慢性胃炎 , 功能性子宫出血 等。

配伍

1、配 上星穴 、 内庭穴 治鼻鼽衄。

2、配 大肠俞穴 、 脾俞穴 、 天枢穴 、 阳陵泉穴 治 痢疾 泄泻 。

3、配 大椎穴 治项强。

刺灸法

刺法:直刺0.2~0.3寸,可点刺出血。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或艾柱灸3~5壮。

文献摘要

《 针灸甲乙经 》:身疼痛、善惊、互引鼻衄,通谷主之。狂、癫疾, 阳谷 及 筑宾 、通谷主之。食饮善呕、不能言,通谷主之。

《 类经图翼 》:主 头痛目眩 、项痛鼻衄、善惊、结积、留饮、食多不化,通谷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 》:头痛寒热,汗出不 恶寒 。

《铜人腧穴 针灸 图经》:头重目眩。

《 针灸大成 》:肠癖,疝,小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