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某,女性,63岁。住本镇仁厚里××号。

病者患历节痛风已1年之久,经中西医药治疗,效果未见理想。

有的医生认为她的病是血不荣筋所致,投以大补气血之剂,其病加剧,手足关节红肿、灼热,人物皆不能触近,触则其痛彻心,呼叫泪下。足不能行,手不能握,两餐需别人喂食,二便更须用便盆在床上排泄。其人清瘦,但精神尚健,能自诉病情,侃侃而谈。戊戌夏,仰卧于自制轮椅,两人推来就诊。

诊其脉洪大,辟辟弹指,而色微赤,舌色光滢,无苔,观察四肢关节如上所述。

余思其痛楚之甚,火为之也,火之燔灼,水之亏也,如此来势之病,滋水以济火,养阴以配阳,能有济于事乎?故必须泻阳以救阴,釜底抽薪,而后水不枯竭,而阴得以濡之也。即投以
白虎加桂枝汤 三服,并嘱以 生鱼葛菜汤
作辅助治剂。越三日复诊,其痛大减,能扶杖自行来诊,仍以前方治之。在治疗之中,主用石膏已三斤之多,间服“清骨散”而厥疾遂愈。最后嘱服淮杞煲水鱼以善后。

抑尤有要申其义:“肾主骨,诸筋皆属于节”。

故人身之关节无不由筋骨所联属者也。换言之,关节之病变,即肝肾之病朗矣。

故《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曰:“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又谓:“寸口脉沉而弱,沉则主骨,弱则生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

此则详明指出关节之病变,与肝肾有直接之关系,此内因也。关节之所以能运动自如,又须阳气以温之,津液以濡之,而后能得其生理之常。

故《内经》:“阳气者,柔则养筋”、“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是故血和则筋脉流行,营复阴阳,筋脉劲强,关节请利矣。”此之谓也。

至于关节病由内外邪相合而成者,如《金匮》所云有“汗出入水”,“饮酒汗出当风”使“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等。

今本例之病理形成,是内因多而外因少,诚如前述,“其痛楚之甚,火为之也,火之燔灼,水之亏也,故必须泻阳以救阴,釜底以抽薪,而后水不枯竭,而阴(包括津液血液)得以濡之也”。

白虎加桂枝汤原为治温疟之主方,今运用以治历节者,取白虎以泻阳明之亢盛,即所以救少阴之水竭,且四肢皆禀气于阳明,阳明治而四肢之关节利矣。取桂枝以行经脉而调营卫,即本方原文“骨节烦疼”之主治也。

食养两方之意义,取生鱼(又名斑鱼),鳖鱼(即水鱼)以滋补真阴,而水鱼又长于治骨蒸劳热。葛菜于滋阴之中,治其痰火之亢旺。淮山、杞子助水鱼以补肝肾之阴也。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