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某,女,63岁,2020年3月7日初诊。

主诉:高血压要求中药调理。

现病史:患者高血压病史多年,平时收缩压150-170mmHg,舒张压100-110mmHg,经常头晕头痛,微烦。易紧张,遇事易心慌,口干,口苦,口黏,多汗怕热,有慢性胃炎病史,易腹胀,大便干结,每次大便均需使用开塞露,小便黄。脉滑数,舌红苔黄厚腻。

处方:风引汤加天花粉

桂枝10g 肉桂5g 干姜10g 制大黄10g 甘草6g 龙骨20g 牡蛎20g 寒水石30g 滑石30g 赤石脂30g 白石脂30g 紫石英30g
石膏30g 天花粉20g,7剂机煎14袋,每日一剂。

3月10日患者来电话说,头晕厉害,血压90/60mmHg,嘱暂时先停西药降压药。

3月17日第二诊,血压130/90mmHg,近几天已经停服降压药,大便较以前通畅,服药期间仅用一次开塞露,口干,口苦口黏均见好。汗还多。原方7剂机煎14袋,每日一剂。

3月27服第三诊:半月来血压稳定在130/90mmHg,130/85mmHg,口干,口苦继续减轻,汗减,仍然偏多,考虑患者年老,皮肤松弛,胃纳可,合用玉屏风散。

处方:风引汤合玉屏风散

桂枝10g 肉桂5g 甘草10g 龙骨20g 牡蛎20g 干姜10g 大黄10g 寒水石30g 赤石脂30g 白石脂30g 滑石30g 石膏30g
紫石英30g 天花粉20g 黄芪20g 防风15g 白术20g,7剂机煎。

按语

风引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风引汤除热瘫痫,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瘲,日数十发,除热方”。

患者平素胆小,遇事易心慌是桂枝体,方中桂枝甘草汤可治疗心慌。患者口干,口苦口黏,大便干结,小便黄,多汗,脉弦滑,舌红苔黄厚腻是一派实热像。方中诸石药可清热息风,甘草干姜可温中和胃,且能制约诸石药寒凉之弊,大黄苦寒,泻热通便。

风引汤在《经方》精品类方班的杂方系列中有2位老师精讲过,我听过的是王彪老师讲授的风引汤,此方须与大柴胡汤证鉴别,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很容易误认为是大柴胡汤证。风引汤与大柴胡汤均用于阳明实热证,风引汤证容易多汗,常有桂枝体质的底板,且无胸胁苦满。大柴胡汤一般柴胡体质者多见,且大多伴有胸胁苦满。

作者/刘东升

天津市东丽区保利玫瑰湾生生经方诊所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