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女士,37岁,去年11月底药物流产后,反复阴道出血2月。妇科先疑似胚囊残留,后又诊断为子宫内膜炎,服用过丹七软胶囊、复方益母草片、少腹逐瘀汤加减、易黄汤、下瘀血汤、失笑散、桂枝茯苓丸、产康复颗粒等方,均无效。1月22日阴超描述:子宫前位,宫体长径54mm,前后径44mm,横径48mm。子宫边缘光滑,肌层光点回声均匀。宫腔反射居中,内膜厚18mm,回声杂乱不均匀。医生均主张清宫。1月底,患者家属网上发来照片求方。我用黄芩汤合栀子柏皮汤:黄芩15克、白芍15克、生甘草5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红枣15克。水煎服。2月1日服药,当日血止。2月5日月经来潮,药停。出血量比以往多,有血块流出,还见一小块肉色东西流出。2月13日b超描述:子宫前位,宫体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尚均匀,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内膜线清晰居中。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

为何产后漏下用活血化瘀方无效?原因很简单,G女士没有瘀血证。她身高156mm,体重54公斤,皮肤白皙,胃口正常,大小便正常,无腰酸无腹痛,平时身有热气,嘴唇偏红且干,脸上皮肤有点干燥脱皮,是热证而非瘀血证。有瘀血者,多有唇舌暗紫、肌肤甲错或黄暗,或有腰痛腹痛,或有便秘。易黄汤清利湿热,本可治疗妇科炎症,此患者为何无效?易黄汤是传统的止带方,方中虽然有黄柏清热,但还有健脾的芡实、山药,涩带的白果,利湿的车前子,食疗有余,药治不足,病情较轻的阴道炎、宫颈炎尚可,而患者这种反复出血的子宫内膜炎就不太适合了。患者虽然有炎症,但表现不是白带多,而是出血。黄芩汤能治疗血痢和崩漏,栀子柏皮汤也可治疗尿血和血痢,两方相合,清的是伏热,清的是血热。此方对那些肤白干瘦、唇红舌红之人的便血、崩漏、血精,最为有效。开方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好多人认为,中医用一丁点树皮草根,如何能治病?岂不知,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已经掌握了天然药物应用的诀窍,那就是方证相应、药证相应,而且对应得越精准越有效。每张方都有证,每味药也有证,差一点,方就不显效。同是清热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石膏、知母,其药证各不相同;同是活血方,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血府逐瘀汤、抵挡汤,其方证也各不相同。这些方证药证,在临床上具体的病人身上,往往变得非常模糊而且隐蔽,再加上干扰信息多,不细心甄别,难免忽视。常熟名医曹仁伯先生在《琉球百问》中曾说:“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泥于格理,便呆钝不灵。”他还说:“凡看病须要格分寸。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先生寥寥数语,其味无穷啊!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