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患者患了3年哮喘,每年5月至9月间发作。3年前,他经过天安门,当时又热又渴,口渴的时候他就喝路边的自来水、冰水,回来以后,非常疲劳,就诱发了哮喘。3年来,他中西医方法都用了,都是用平喘、化痰、止咳的药,没有治好。后来,他找到了宋孝志老师。宋老师看了之后,知道他吃了不少化痰宣肺、止咳平喘的药以后无效,就抓住了患者当时一个很重要的症状,即非常烦躁,感到懊,晚上无法睡觉。这样一种症状,就决定了这是栀子豉汤证。于是宋老师就用了两味药:焦栀子、淡豆豉各15g,两味药加起来30g。患者买了药以后心里有点疑惑,故又回来走到医生的面前。当时郝万山先生在跟宋老师抄方,患者就把自己手中的一小包中药在宋老师面前晃来晃去,好像在暗示,我这个病这么重,医生怎么就给开了这两味药。后来患者的确就是吃了这两味药,一个星期后,病情好转了,患者再来时笑了。后来,患者还来过几次,郝万山先生都没有遇到,直到3年以后的一天,在医院走廊上偶然碰到了这个患者,一问才知道他的哮喘全好了。

疑问与讨论

通过这个案例,有人夸宋孝志老师本领高,患者如此严重的哮喘竟然用栀子豉汤治愈了!也有人说,从没听说栀子豉汤用来治疗哮喘啊?也人有提出这样的病例以后还有没有碰到过?为什么以后就没有类似的案例了?这些疑问很有意思,怀疑用栀子豉汤治愈哮喘只是一个偶然事件,栀子豉汤证与哮喘根本不搭界,怎么就治好了哮喘呢?

这其中的道理很重要,牵涉疾病总论与疾病分论,牵涉专病专治与疾病通治,因此值得深入讨论。栀子豉汤治疗哮喘是非常规的治疗方法,它是在疾病总论指导下的通治法,所以历代医籍与《中医内科学》教材中都没有记载。哮喘不是栀子豉汤证的特异性症状,栀子豉汤治疗的目标不是哮喘,而是栀子豉汤证。患者是哮喘型的栀子豉汤证,栀子豉汤证治好了,哮喘自然也就好了。那事先一定有把握吗?其实也不一定,因为栀子豉汤没有针对哮喘病进行“专病专治”,而是对着患者的栀子豉汤证进行治疗,这种不对病而针对方证治之的方法,就称为“通治法”。《伤寒论》就是专门研究通治法的经典。产生疑问的人不明白什么是疾病总论与疾病分论,不明白什么是专病专治与疾病通治,也不明白本质方证与具体方证,因此一头雾水。

第二种疑问,这个患者使用栀子豉汤固然对证,但并不针对哮喘病啊?为什么不加其他一些止咳平喘化痰的药?

这是个大问题。经方辨证,我们一般不主张对一些自己觉得没有把握的方证随意加药。加药可能会更全面一些,但是也可能会打破了原方的平衡,反而没有效了。这就告诉我们,方证对应的时候,有些多余的病证,可以不管它。方证相对应,是本质方证对应,对于一些具体的表现,应该把它放在一边。这个需要一定的历练,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与做到的。要先看老师怎么做,看着看着,才能慢慢积累起来,这个非常重要。

第三种疑问,哮喘症状那么明显,宋老师为何就不抓,而要抓心中懊呢?明明两组症状群都在那里,为什么有的不抓有的抓呢?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临床医师一定要了解患者的病史与治疗过程,这是医师诊治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这个患者3年来已经看了不少医生,大量使用化痰止咳、宣肺平喘药,都是针对哮喘的,却一点儿用也没有。这就告诉我们,这个症可以暂时先不管它,因为已经经过实践了;假如是患者第一次看病,你不考虑哮喘,我们倒觉得奇怪了。如果第一次让我看,我首先给他开的很可能就不是栀子豉汤,哮喘这么厉害的主症,我可能会给他开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或者小青龙汤等药方,这是常规的专治方法。吃了没效,才可能根据疾病总论的通治法而随证治之,使用栀子豉汤治疗其栀子豉汤证。所以经方的治疗,有一个探索的过程,试验性的治疗都是不可避免的。谁也不是神仙,一开始就能知道哮喘不重要,而心中懊重要,若真是这样,反而不符合常理了。开始即使是错误的,我们也要一步一步探索,这也是方证辨证的重要内容。

作者:娄莘杉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