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讲我的一个病例,这个病例让我感到很惊讶,一共只用了栀子豉汤的三味药,就把一个高热7天、西医诊断还不是很明确的病给治好了。

这是我一个朋友的儿子,12岁,他们一家人准备到外地去,所有手续都办好了,车票也买好了,10天后就出发。可孩子突然发热,第一天、第二天还在家里,后来体温越来越高,医院就在他们家对面,就去住院了。检查白细胞靠近2万,医院给予常规处理,具体用什么药不太清楚,但抗生素、激素我想总是应该用了吧,但是体温还是一直不退。

孩子爸爸想到中医也许会有办法!就请我去医院看看。我去了以后,望、闻、问、切,孩子还比较配合。那他当时是什么情况呢?

其体温因用药的关系,有时低一点,但一般还在40℃左右。没有怕风恶寒。有点很奇怪的就是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在床上坐躺都不安宁,夜里睡不好,爬来爬去很烦躁的样子。身上看不出什么大汗,但是颈部、肩部、头部总是有点汗,也不多。口苦口臭,还有恶心,但没有吐,咽喉干,小便特别臭又黄。

腹诊,心下位置没有什么特别痞硬,胸胁也没有苦满,整个腹肌按之是中度的弹性,没有特别虚,也没有哪个地方有什么痞硬,没有腹直肌拘紧,压痛动悸、振水音都没有。大便也正常。舌红,舌苔白,脉象数。

四诊结束后,我心里就有了一个印象,这样一种发热,烦躁咬牙切齿,夜里爬来爬去,又没有恶寒,综合起来看,就是一个栀子生姜豉汤证,接下去进行方证鉴别。

方证鉴别前要进行方向性辨证,就跟我们讲的六经排除一样。

而我喜欢从四个方面去排除:即是不是三阴?是不是太阳?是不是阳明?是不是少阳?

脉象、腹证、精神状态不像是三阴病,所以基本上把三阴病给排除了。三阴病也有烦躁的表现,如黄连阿胶汤证,还有猪苓汤证但是其他脉象、精神、体能、腹证都应该偏虚一点。这个患者没有偏虚的表现,所以基本上排除三阴病。

患者没有头痛、恶寒、怕风的症状,脉象不浮,所以基本排除太阳病。

阳明病就是胃家实,胃肠有积滞,出现腹部疼痛胀满、大便秘结这些重要的症状,要用承气汤这类方子治疗。这个患者没有这些症状,大便正常,腹部虽有弹力,但是没有压痛和特别的胀满,所以也排除了阳明病。

剩下就是少阳了。少阳病的提纲证是口苦、咽干、目眩。患者虽然没有目眩,但是有口苦、口臭、咽干的症状,可以确定为少阳证。

接下去就是方证的鉴别。少阳证里面有一大堆的方证,怎么鉴别呢?

第一,患者有发热、恶心,但是没有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可以排除了柴胡剂的方证。

第二,患者虽然有烦躁、大热、汗出这些白虎汤的症状,但是没有大汗,只是颈脖部位有汗,没有口渴,有懊侬、反复颠倒、咬牙切齿,与白虎汤证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也排除白虎汤证。

第三,虽然患者有烦躁、大热,也有汗出,但是没有口渴,也没有咳嗽气喘,这就跟麻杏甘石汤证区别开了。前面讲了,麻杏甘石汤证有发热、口渴、汗出、咳嗽气喘,而患者没有咳嗽气喘、口渴,有一点汗出,虽然有大热、烦躁,但最重要的症状没有,所以也不是麻杏甘石汤证。

第四,虽然有发热,但是没有那么口渴,没有小便不利,腹部没有悸动,也没有振水音,这就和苓桂术甘汤证、五苓散证这一类区别开了。

第五,患者没有腹痛、腹泻,没有心下痞硬,大便正常,所以就和半夏泻心汤类证区别开。

第六,虽然有烦躁不得眠、大热、汗出、恶心,但是没有口渴,没有咳逆,没有下利,没有小便不利,没有小腹胀满,可以与猪苓汤证也区别开了。同时,猪苓汤证应该是属于三阴病的一种,但是其发热、睡不着觉、烦躁、汗出、恶心等症状跟少阳病很像,所以还是需要再鉴别一下。

以上这六个方面的方证鉴别,基本上就把一些跟栀子豉汤证相似的方证排除了。

患者栀子豉汤证的发热、懊侬等症状很典型,但是栀子豉汤在康治本里有三个类方,即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故还需要鉴别。

栀子甘草豉汤证会出现一种少气、张口呼吸,患者没有以上的症状,可以排除掉。患者有恶心,这跟栀子豉汤也有点不一样。这样剩下来就是栀子生姜豉汤证了。

以上就是一个有序的辨证过程。这个过程,医生完成它可能就是一刹那的。接着几步走下来,他在脑中自动地进行逐个鉴别:胸胁苦满没有,大便没有腹泻,没有汗多,没有口渴,没有咳逆,没有少气等,就这样一下子就过了。

康治本第24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患者发热懊侬,出现了烦躁,虚烦不得眠,反覆颠倒,同时出现呕吐,这个病还没有到呕吐的地步,只是恶心。所以我选择了栀子生姜豉汤,条文上各方面也都是符合的。

有人说这条文里没有发热。对!发热是它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所有药方都可以有发热。例如我们讲过,大柴胡汤没有发热也可以用,有发热也可以用;桂枝汤没发热可以用,有发热也可以用;四逆汤没发热可以用,有发热也可以用;栀子豉汤也不例外。

药方的治疗目标中如果有“发热”的症状,初学者对于那些“不发热”的疾病反而会感到困惑。

这个条文你若深入研究,会发现其中有其他条文所没有的特点。大家仔细看看,反复读读。

时下“发汗若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第一,这是一条非常宝贵的、前经方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个口诀条文式的文字记录。为什么这样讲?你仔细看看,条文前面有没有太阳病、少阳病?没有。有没有中风、伤寒?没有。条文里面有没有阴阳、痰饮等病机病因等概念?也没有。脉象有没有?也没有。

舌象有没有?也没有。条文中没有任何阴阳、五脏六腑、病因病机,没有脉象、舌象,所以我认为这是前经方时代先人成功诊治疾病后的一个记录。

第二,除了讲汗、吐、下误治以后的状态,在叙说症状、体征的后面,就是治疗的方药。“虚烦”,是指心下部位按压下去没有痞硬。这里的用词都非常讲究,有特别的意思。

第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读的时候要仔细,就是方的名字和组成药物的名字全部一样,甚至连排列的次序都一样。

栀子生姜豉汤,第一个是栀子,第二个是生姜,第三个是豆豉,这是方名。而方后药物的排列,也依次是栀子、生姜、豆豉,很有意思,这个就是康治本的一个特征。

方名中药物名字的排列和药物在方里面排列的次序是有序的,是有规律的,这是远田裕正研究发现的,非常了不起。

这个患儿,最后投以栀子生姜豉汤,服用后热退病愈而出院。

作者:娄绍昆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