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某,女,2岁,2019年9月10日初诊

患儿癫痫病史半年,两种西药控制不理想,三个月前在当地李莹莹学姐处求治,予桂甘龙牡治疗效果满意,仅偶有发作,遂渐减西药,病情稳定,但完全停用西药后病情反复严重,遂求治于冯师。

刻症:西药已加量至之前的治疗剂量,仍发作频繁,近两天甚百余次,每次几秒或十几秒,多在下午或睡眠中,发作时有呕逆、口出涎沫,白天发作时晕厥、跌倒。患儿身疲困倦,汗多,时有盗汗,纳食可,便溏、曰二行,睡中自抓胁下,有抓痕,寐不安、恶覆被。苔白脉细滑。

辨六经:呕逆、两胁不适考虑半表半里,不明显恶寒,且寐恶覆被,考虑半表半里之阳,即少阳。汗多、盗汗当属太阳阳明。吐涎沫、身疲困倦、便溏应为里之太阴夹饮。辨三毒为痰饮。故辨六经为三阳合病夹痰饮。

辨方证为柴胡加龙牡汤去铅丹大黄加苍术方证

柴胡12 姜半夏30 党参10 黄芩10

炙甘草6 桂枝15 茯苓15 生龙牡各15

苍术10

自加生姜三片,大枣四枚,三剂水煎服,日半剂。

药后随访,服药当晚未发作,之后的每天发作在10次左右,便溏及盗汗情况改善,目前仍在治疗中。

体会

1、半夏,燥湿化痰,老师出手30克,虽每日半剂,对于2岁幼儿仍属重剂,痰凝深重非大剂而不解。

2、桂枝有降冲逆的独特药性,本案中加大用量至15克,也是基于患儿发病时,有明显攻冲上逆,随访得知,在药后的每天10次发作中,呕逆症仅有2次左右。《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老师在《解读张仲景医学》(黄皮书)中指出,本方证当属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辨证要点:小柴胡汤证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者。老师临床均弃铅丹不用。关于甘草,老师认为是因遗漏,故使用本方必用甘草。遇便溏则去大黄加苍术,本案就是柴胡加龙牡汤去铅丹大黄加苍术,内含小柴胡、桂甘龙牡、苓桂术甘方证。

思考

本案初用桂甘龙牡汤有效、为什么继用无效,换成柴胡加龙牡汤后再次有效?

细问病史,之前的发作并没有呕逆、两胁不适等症状,有是证用是方,病入少阳,不可汗吐下,唯和解之法。经方的治疗法度是基于,法随证立,方从法出,而非囿于西医病名。同是一个患儿,因为病情的改变,就要使用与病证相对应的方法,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胡冯体系就是如此朴素无华,只要遵循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而治愈疾病。无论是大病沉疴,还是霜露小疾,都可以信手拈来,无往不胜。

作者:杨中阳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