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开篇讲“人年老而无子者”是因为“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所以,女人七七四十九岁,月事停,而不能生育这是自然规律。而现代的人呢,国家二孩政策放开,四十岁左右的人仍然能成功生育,这是为什么呢?“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妊娠恶阻”称为“子病”、“病儿”、“阻病”,是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多因脾胃虚弱或肝胃不和导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若呕吐日久,浆水不入,伤及气阴,可继发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恶阻重症是导致妊娠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妊娠恶阻方面西医束手无策,而中医经方却往往能出奇制胜。

患者L女士,41岁,第二胎妊娠13周,从怀孕第7周开始就剧烈呕吐,食入即吐,基本不能进食,因为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多次住院治疗,输液维持,此次出院1周后,又出现剧烈呕吐,伴咳嗽吐痰涎,闻到食物的味道即吐,体重持续下降,身体虚弱,精神萎靡不振,心理几近崩溃,已经失去保住孩子的信心。家人搀扶来诊,求助中医治疗,因为剧烈呕吐出现脱水伴尿酮体、尿蛋白,先收住院观察。

查体:舌干苔厚略黄,脉滑数略显细象。

拟方:干姜人参半夏汤加减。

处方:干姜10g,人参10g,清半夏15g,竹茹15g,配方颗粒,生姜5片熬水冲服,每日2-3次。同时产科住院输液补充电解质。

第1剂后,即出现明显好转,自觉晨起嗓子痰少清爽,3剂后能进食,呕吐明显减少,情绪稳定,气力恢复,能够下床自己活动。再开3剂,巩固疗效,出院后改为六君子汤收尾。前后共服18剂中药,饮食大增,体重上升,与正常孕妇全无异样。患者及家属非常感谢并惊讶于中医药的作用。之后孕妇足月分娩,顺产一健康男婴,专程到门诊送来喜报,说“是中药让这个孩子存活了下来”,全家欢喜。

按语:“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干姜人参半夏丸是张仲景治疗妊娠呕吐的要方,但因方中“半夏”一度以来被认为“妊娠禁忌药”,所以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的争议颇多。最早记载见于南宋.朱瑞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金元时期的张元素指出“半夏动胎,孕妇忌之”,《本草纲目》列出来80多种妊娠禁忌药物,半夏名列其中。认为半夏有“动胎”之弊,现代药理研究也指出半夏对动物具有生殖毒性。而《中药大辞典》半夏条目下引用《药证》曰:“余尝读《本草纲目》半夏条目曰:孕妇忌半夏,为其燥津液也,不思之甚矣。古话有之曰,有故无损,此证而用此药,夫何忌之有?妊娠呕吐不止者,仲景氏用干姜人参半夏丸,余亦尝治孕妇流饮掣痛者,与小枣汤数剂,及期而娩,母子无害也。又如《金匮玉函经二注》指出:“先因脾胃,津液留滞,蓄为痰饮,至妊二月之后,胚化成胎,浊气上冲,中焦不胜其逆,痰饮遂涌,呕吐不已,中寒乃起。”曹颖甫认为:“方中半夏当生用,因配伍干姜,且以姜汁为丸,毒性已解,入口定然不麻。”

妊娠恶阻者,谓胃中素有寒饮,故用干姜温中散寒,半夏、生姜降逆化痰,人参补虚补津液。虽然干姜人参半夏丸被认为含有“妊娠禁忌”药物半夏,但我一直以来应用于治疗妊娠恶阻有良效而无中毒及其他不良反应。

药证相合,方证相应,有故无损。

作者/魏芹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