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陈某,女,32岁,2006年6月19日初诊。

病史:患者于2005年8月产后曾患外感,发热,咳嗽,经治疗后热退,咳嗽好转,但睡眠欠佳,夜寐多梦,并且逐渐加重至经常失眠,伴有心烦意乱,性情急躁,并自觉有时发热,多次测体温均在正常范围。曾多次到多家西医院诊治,一般均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治疗效差。

初诊时见患者精神紧张,面色欠佳。患者自诉近两周来失眠加重,多梦,时有幻视,眼前似有人影,夜现昼消,故夜间不敢关灯睡觉。常觉头痛、头晕,心烦意乱,身热,伴多汗、惊悸、胆怯、恶心欲吐、小腹胀满、胸胁胀痛不适,食纳不馨,尿黄短,大便偏干,1~2天一行。自产后至今月经一直未至。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细。辨证属产后外感,余邪未净,热入血室,扰于神明。治以和解肝胆,清热安神。处方:

柴胡10g,党参10g,黄芩10g,半夏10g,甘草6g,炒枳壳10g,栀子6g,连翘10g,白芍10g,牡丹皮6g,生龙齿30g,生姜三片,大枣三枚。7剂,每日1剂。

二诊:2006年6月26日。服药后失眠较前有明显改善,其他症状也都有所减轻,幻视基本消失。但仍有头痛、头晕,心烦意乱,恶心,食纳不佳,尿仍黄,月经仍未至。舌苔薄黄,质红,脉弦细。前方改牡丹皮10g,栀子10g,加丹参10g,泽兰10g,炒白术10g。14剂,每日1剂。

三诊:2006年7月10日。幻视未再发作,饮食睡眠基本正常,亦无寒热感,余无明显不适。月经于6月29日来潮,色量均较正常,无腹痛,五天净。继守原法,2006年6月26日原方加川续断10g,再进14剂以巩固疗效。

【赏析】

本案例为妇女产后病之一。从其临床症状来看,有似《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所说的“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之证。本案例病程较长,余邪内伏血室,即余邪内伏血分,肝经蓄热上升故病人表现为头痛、头晕、心烦意乱、性情急躁。肝热郁阻于胸胁故表现为恶心纳呆、胸胁胀满不舒。肝热及心,心经火盛,热扰神明,故表现为惊悸,幻视,失眠,不敢入睡。肝热及胆则恶心、胆怯。由于冲脉隶属于阳明,血室伏热,涉及阳明则时觉身热汗出,少腹胀满,尿黄短。舌质红,为血室有热。从本病例发展看,病程较长,但无高热,仅表现为时有寒热,是因产后气血两虚,余热内扰之故。正气已虚,但余邪仍未净,热入血室,正虚而邪实。本例患者又为产后体虚,伏热已影响到心肝、脾胃等脏腑。热虽不重,但已入血分,况且月经未至,余邪无法随经血而去。因此,在正不胜邪的情况下持续数月,病情还有加重的趋势。拟和解肝胆,清热安神为法。用小柴胡汤全方,从少阳和解,从厥阴透邪,加牡丹皮、栀子清肝胆热而凉血。栀子与连翘相配伍又能清心经热,白芍养血凉血,与党参相配伍益气养血以扶正。柴胡配枳壳,一升一降,疏肝郁解肝热,稍佐生龙齿镇肝清心安神。全方以和解透达、凉血清热为主,益气养血扶正为辅。一方面透邪外出,边透边清;另一方面,扶正以鼓邪外出,邪去而正安。后期更加丹参、泽兰活血调经,炒白术、川续断健脾益肾以善后。

关于“热入血室”一证,在《伤寒论》书中有所描述,属于外感病的范畴。所谓血室,历代医家有冲脉、肝脏、胞宫等不同的看法。根据临床体会,所谓血室对于妇女来说,实际上是指以子宫为主体,包括与其相连属的冲任二脉以及肝脏等,围绕着妇女月经生理的综合性功能概念。因为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宫,为妇人生养之根本,而且肝脉络阴器,又为藏血之脏。因此,在临床当中,不能把血室单纯地看做是某一个实质性器官。

所谓“热入血室”,从临床上看,多指妇女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正值月经来潮或月经将净,甚或产后气血大伤之际,血海空虚,外邪乘虚而入,与正气相争,搏结于血室,即称为热入血室。其热型,除了“往来寒热”,“如疟状”等常见热型外,也可以表现为不典型的热型,如自觉“时发寒热”等。在经血的表现上,热入血室后,不但可以见到经水适断、经血不畅或经后血室空虚,邪热内结,不能随经血而解等瘀阻于胞宫的情况,也可以见到热入血分,迫血妄行,或经血淋漓不断,或血崩下血等。因为,妇女经期外感,在一般情况下热随血解,不药而愈。但在月经期或产后胞宫空虚之际,热聚于内,邪热与经血相搏,正邪交争,不得外解,就会出现瘀阻于胞宫的异常现象。

周仲瑛教授在临床中常强调,在“热入血室”的治疗原则方面,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因为血海本已空虚,不论是血被热截或是邪热瘀阻于胞宫,都一定要慎用破血之法。其次,即使是热迫血行的患者,也不能单纯用清热凉血。因为,清热凉血的药物,虽然能够清热凉血,但是不能透邪外出。所以给邪热找出路,使之透达外出,才是当务之急。足厥阴肝经绕阴器,从足厥阴肝经着手,可以透达血室的邪热。第三,肝胆互为表里,治厥阴必须治少阳,从少阳以解厥阴之邪热。一方面提透下陷之邪,清解内陷之热,清透兼施;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到正气,使之能够鼓邪外出。

在治疗方面,周仲瑛教授亦推崇以小柴胡汤为主加减。方中柴胡、黄芩为君药。柴胡可以舒解肝气,提举陷入血室之外邪,使之透达而出;黄芩苦寒清热,使半里之热邪得以内清;人参、姜、枣等调和营卫之品,能够扶正以鼓邪外出。如果月经初来,风寒外感,寒邪化热,热入血室,开始表现为恶寒发热,而后则往来寒热如疟状,经血被截而适断,轻证或兼有正虚之体,单用小柴胡汤即可。热去而经水继续按期而止者,如果兼有血块或小腹胀痛,说明有瘀血内阻,可于小柴胡汤中加泽兰、红花、益母草、当归等活血调经,疏导化瘀。如若外感风热,或邪热较重,兼有充任失调,肝不藏血,热迫血行,经血淋漓不止或崩中下血,延期不断者,治疗时必须适时加用清热凉血的药物,如小柴胡汤加生地黄、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等凉血养阴清热的药物。如果冲任不固,出血较多者,也可以加用升麻炭、地榆炭、莲房炭以固冲任,或加三七粉以止血。又若热邪较重,血被热截,阻于胞宫,热邪与瘀血搏结,随冲任二脉上逆,传于阳明,临床上出现口干、口苦、口渴、头痛、面赤、烦躁不安,轻者可以加黄连、栀子以清热除烦。如若阳明燥结,大便干结者,则可以加大黄,或者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但对于月经将净或产后血海空虚感受外邪,邪热内结,瘀阻于胞宫的虚证患者,一定要重视血虚瘀阻的特点,而使用柴芩四物汤、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

本文摘录来自《周仲瑛医案赏析》(主编:陈四清),本文作者周红光。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