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痰火扰心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痰火互结,上扰心神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概称。多因情志忧郁,喜怒无常,导致痰火上扰所致。常见于癫狂、不寐、中风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phlegm-fire disturbing heart

其它名称

痰火闭心证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中医科、精神心理科

相关疾病

癫狂、不寐、中风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癫狂

临床多见心烦,心悸,重则胡言乱语,狂躁妄动,便秘尿黄,脉数,苔腻等,多因情志不畅,恼怒伤肝,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火上扰,心窍蒙蔽,神志逆乱所致,治宜涤痰清火,镇心安神,方选生铁落饮(《医学心悟》)。

2、不寐

临床表现为不宜入眠,甚则整夜不眠,心烦易怒,舌尖边红,脉弦等,多因痰火上扰,心神不宁所致,治宜清心涤痰,方选十味温胆汤(《证治准绳》)。

3、中风

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呙斜,语言謇涩,神识朦胧,口干,烦躁,便干,苔黄而腻,脉弦数等,多因忧、思、恼、怒等情志失常,饮食不节,不良嗜好,紧张劳累诸因素导致阴阳失调,阴陷于下,阳亢于上,阳化为火,挟痰上扰,引起本证,治宜清火降逆、平肝熄风,方选清肝汤(《类证治裁》);若热盛便结,可加大黄、芦荟泻火通便,荡涤热结;若心热心烦,神昏谵语,头痛,甚则抽搐,治宜清心开窍,可选用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

病因

病因

常因精神刺激,思虑郁怒,灼津成奭,痰火内盛扰乱神明;或因外感热邪,热炼液为痰,痰热内扰神明,或痰湿素盛,湿久蕴热,痰热侵扰心神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心悸,心烦不寐,面赤气粗,口干,易惊,便秘尿黄,重者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躁妄动,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症情分析

痰火扰乱或蒙闭心神,可见烦躁不宁,神昏谵语;邪热内蕴,里热蒸腾上炎,则见发热,面红目赤,呼吸气粗;热灼津伤,故便秘尿黄由于精神刺激,痰火内盛,闭扰心神,轻则心烦失眠,重则神志狂乱而见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躁妄动,打人毁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火内盛之象。

治疗

治法

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方药

生铁落饮加减。

常用中药

龙胆草、黄连、连翘、胆星、贝母、橘红、竹茹、石菖蒲、远志、茯神、生铁落、朱砂、玄参、天冬、麦冬、丹参。

针灸治疗

主穴取人中、郄门、大椎、大陵;配穴内关、丰隆、少窗等穴,均取泻法、重刺激,持续捻针,育至病人安静,或有睡意时,留针不捻,留针15-20分钟后取针。狂症发作再加环跳(双),用四寸粗针,行强刺激,有安神定志作用。

转归预后

本证在杂病中多见于狂证,在外感热病中多见于高热后谵妄之证。在杂病中不易速愈,治疗既要清痰火之标,更须调节脏腑的阴阳偏颇。在外感热病中病变严重,但若能治之及时,措施得力,痰火清而高热平,精神可迅速恢复正常。也有部分痰火扰心证仅表现为失眠、烦热、胸闷、痰粘、苔黄腻等轻症,一般投以清心火、化痰浊、定神志为法,均可获效。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