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伤食证,中医病证名。是小儿脾胃虚弱,饮食积滞而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起病前有乳食不节史,便稀夹不消化物,气味酸臭,脘腹胀痛,泻后痛减。常见于小儿泄泻。

就诊科室

小儿科、脾胃病科

相关疾病

小儿泄泻

症状详情

常见病

小儿泄泻。

病因

病因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节,若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或难以消化之食物,皆能损伤脾胃,发生本证。

表现

临床表现

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滞。

症情分析

宿食停积,胃肠气滞,不通则痛,故见脘腹胀满疼痛。食积化腐,腐浊之气随胃气上逆,则见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宿食内停,脾胃受纳、腐熟、运化功能失职,故纳呆厌食。食积肠道,气机阻滞,大肠传导不利,故见矢气,大便酸腐臭秽、或夹有未消化的食物。胃中浊气上腾,则舌苔厚腻。脉滑乃食积之征。

治疗

治法

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方药

保和丸加减。

常用中药

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