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少阴病证,中医病证名。指伤寒六经病变的后期出现心肾功能减退,全身阴阳衰惫的虚寒病证。少阴病通常是伤寒病变发展过程的后期阶段,也是病情最危险的阶段。由于少阴为心肾,统水火之气,故少阴病证则有从阴化寒与从阳化热两类。常见于胸痹、水肿、失眠、咽痛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haoyin syndrome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肾内科、中医科、精神心理科、心理睡眠科
相关疾病
胸痹、水肿、失眠、咽痛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水肿
见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晄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周仲英
《中医内科学》)
2、不寐
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周仲英《中医内科学》)
病因
病因
因六淫之邪内侵,失治误治,导致病情恶化;或久病劳倦、禀赋不足、年老体虚;或情志不遂,五志过极化火等。
病机
因伤寒病发展的后期阶段,全身性阴阳衰惫所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无热恶寒, 脉微细,但欲寐,肢厥,下利等或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 舌尖红,脉细数等。
症情分析
少阴寒化证,总由下焦阳虚,阴寒内生所致。肾阳虚衰,阴寒内盛,失于温煦,则见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肢厥;脾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失职,故下利。邪入少阴从阳化热,热灼真阴,水不济火,心火独亢,侵扰心神,故心中烦热而不得眠。阴亏失润则口燥咽干;阴虚而阳热亢盛,故舌尖红赤,脉细数。
治疗
治法
回阳救逆或滋阴清热
方药
四逆汤或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常用中药
制附子、干姜、炙甘草、黄连、黄芩、阿胶、芍药、鸡子黄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