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肾虚肝亢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肝肾阴液亏虚,虚阳偏亢,以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腰膝酸痛,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解颅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小儿科、中医科、肾病科

相关疾病

解颅

症状详情

常见病

解颅

临床表现为颅缝裂开,前囟宽大,眼珠下垂,白多黑少,目无神采,烦躁不安,手足心热,筋惕肉瞤,时或惊叫,口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指纹紫红。治宜滋肾养阴,平肝熄风。方用知柏地黄丸合三甲复脉汤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因肝肾阴液亏虚,虚阳偏亢所致。

病机

因肝肾阴虚,阴不涵阳,以致肝阳升动太过;或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其证属本虚标实。

表现

临床表现

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腰膝酸痛、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弦细等。

症情分析

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扰,则头晕目眩;虚火上扰,心神不宁,故急躁易怒;肝肾阴亏,不能上养清窍,濡养腰膝,则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肝肾阴亏,相火妄动,扰动精室,精关不固,则男子遗精;舌红少苔,脉弦细为阴虚阳亢之象。

治疗

治法

滋阴潜阳

方药

镇肝熄风汤。

常用中药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