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风寒束表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风寒之邪侵袭肤表,腠理闭塞,以恶寒甚,或有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或鼻塞流清涕,气喘,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发生在多种疾病的初期。常见于感冒、小儿喘咳、顿咳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superficies tightened by wind-cold

其它名称

寒邪束表证、表实寒证

发病部位

腠理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感冒、小儿喘咳、顿咳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 感冒

多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此为外感时邪,风寒外束之故,法宜辛温解表,方用葱豉汤(《肘后方》),咳嗽痰多者可用杏苏散(《温病条辨》)。

2、小儿喘咳

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呛咳气急,鼻翼煽动,舌苔薄白或白膩,脉象浮紧。此为外感风寒,寒邪闭肺所致,法宜宜肺解表,方用三拗汤(《和剂局方》)合葱玻汤(《肘后方》)。

3、顿咳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尤以夜间为甚,且见鼻塞流涕,痰色稀白,面白唇淡,舌濙苔白,脉浮无力,指纹青淡。此乃风寒闭肺,肺失清肃,法宜辛温宣肺,方用止嗽散(《医学心悟》)加麻黄、苏叶等。

病因

病因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而引起。

表现

临床表现

咳嗽,痰稀色白,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症情分析

肺合皮毛,且为娇脏,外感风寒,袭表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咳嗽;肺津不布,聚成痰饮,随肺气逆于上,故咳吐痰液清稀。鼻为肺窍,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肺主气属卫,风寒犯表,损伤卫阳,肌表失于温煦,故见微恶风寒,正气抗邪则发热。寒邪凝滞经络,经气不利,故头身疼痛;寒性收引,媵理闭塞,故见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为感受风寒之征。

治疗

治法

辛温解表

方药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常用中药

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生姜、葱头、橘红、杏仁、茯苓、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

转归预后

本证演化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的趋势,一为寒邪入里,郁久化热,从而转属阳明,症见但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脉浮滑;一为汗、下太过,损伤津液,外邪入里,化热化燥,以致脾胃津液损伤,而致大便秘结,症见汗出表不解,蒸蒸发热;一为平素中气虚弱,重感于寒,每易转为脾胃虚寒的证候,症见发热,洒淅恶风,身痛,肢体倦怠,食少腹胀,便泻;一为素禀阳虚,始病即见虚寒,症见微发热,恶寒,身痛不解,脉微细,但欲寐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