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浊中阻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痰浊中阻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嗜酒无度,过食肥甘,损伤脾胃,以致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痰阻中焦所表现出来的口腻纳呆,恶心欲呕,脘腹痞胀,胃肠水声流流,大便清稀,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眩晕病。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中医科、脑病科
相关疾病
眩晕
症状详情
常见病
眩晕
症见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由嗜酒无度,过食肥甘,损伤脾胃,以致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痰阻中焦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口腻纳呆,恶心欲呕,脘腹痞胀,胃肠水声漉漉,大便清稀,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症情分析
痰湿中阻,遏阻气机,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司,故口腻,纳呆腹胀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恶心欲呕;痰湿阻于胃肠,致胃肠水声漉漉,大便清稀;舌淡胖,苔白膩,脉濡缓为痰湿中阻之征。
治疗
治法
祛痰化湿宽中
方药
不换金正气散、香砂六君子汤。
常用中药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苍术、厚朴、草果、藿香叶。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