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亏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津亏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津液亏虚之轻者,临床多以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大便干燥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于夏秋季吐、泻之后。
英文名称
fluid deficiency syndrome
其它名称
津伤证
发病部位
津液
相关疾病
常见于吐、泻之后
症状详情
常见病
霍乱
临床表现为吐泻频急,神疲蜷缩,目眶凹陷,指螺皱瘪,口渴引饮,心烦气促,尿少尿闭,舌质干红,脉微细数。治宜益气生津。方用生脉散合五汁饮。
病因
病因
多因高热、大汗、大吐、大泻、烧伤等,使津液耗损过多;外界气候干燥,或机体阳气偏亢,暗耗津液;饮水过少,或脏器虚衰,津液生化不足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干燥,口渴欲饮,小便短少而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等。
症情分析
津液亏少,脏腑、组织、官窍失于充养、濡润,则见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干燥;津液耗伤,尿液化生乏源,则小便短黄;肠道阴津亏虚,失于濡润,以致便干;阴津亏少,阳气偏旺,则舌红干、脉细数。
治疗
治法
生津止渴
方药
增液汤。
常用中药
麦冬、天冬、玄参、沙参、玉竹、生地黄、天花粉。
针灸治疗
1、辨为肺燥津伤证者,咳嗽取穴肺俞、风门、列缺、天突;咳血配尺泽、孔最。一般用补法。
2、辨为胃燥津亏证者,取穴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三阴交等。针用补法。
3、辨为肠燥津亏证者,取穴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取太溪、复溜。针用平补平泻。
转归预后
在外感热病过程中,津液之存亡,直接关系到热病的预后,“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如果由津液不足渐致劫烁真阴,津亏证可渐致液亏证,则预后不佳。在慢性疾病过程中,由津液不足发展成阴虚证,阴损可以及阳,成为阴阳两虚证。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