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阳虚邪恋证,中医病证名。泛指阳气亏虚而又有邪毒留滞所反映的证候。除有畏寒肢喜冷、尿清便溏、舌淡胖、苔白滑等阳虚见症外,由于留滞的邪毒性质不同而又各具特征。见于急性肾盂肾炎、白塞氏病、小儿肺炎等疾病中。

其它名称

阳虚毒恋证

就诊科室

肾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急性肾盂肾炎、白塞氏病、小儿肺炎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急性肾盂肾炎

临床常见小便淋漓不已,时作时止,腰酸乏力,少腹坠胀,面浮足肿,面色晄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益肾健脾,化湿通淋,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2、白塞氏病

临床见倦怠乏力,腰酸畏寒,疮疡色淡,久不收口,纳差,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头晕头痛,舌质淡淡,苔白,脉濡或沉滑。

3、小儿肺炎

临床见身热起伏,缠绵不愈,咳而微喘,喉中痰鸣,身易出汗,精神萎靡,面色不华,苔白质淡,脉缓无力,指纹淡细色红。治宜健脾化痰,扶正祛邪,方用四君子汤、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

病因

病因

阳气亏虚而又有邪毒留滞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除有畏寒肢喜冷、尿清便溏、舌淡胖、苔白滑等阳虚见症外,由于留滞的邪毒性质不同而又各具特征。

症情分析

阳虚不能温煦,运化无力,则畏寒肢喜冷、尿清便溏、舌淡胖、苔白滑。

治疗

治法

温阳祛邪

方药

阳和汤。

常用中药

熟地、肉桂、白芥子、姜炭、生甘草、麻黄、鹿角胶。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