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血瘀风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瘀血内阻,新血不生,以肌肤甲错,皮肤干涩脱屑、瘙痒,或眩晕,肢体麻木,舌紫黯或有斑点,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见于顽湿结聚、摄领疮、白疕、筋瘤等疾病中。

其它名称

血瘀风盛证

就诊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顽湿结聚、摄领疮、白疕、筋瘤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顽湿结聚

症见皮疹呈结节状,色紫红或紫褐,皮肤肥厚、干燥,阵作瘙痒,舌紫黯,苔薄,脉涩。治宜行血祛瘀、疏风润燥,方用桂枝茯苓丸合祛风换肌丸加减。

2、摄领疮

症见病程日久,经年不愈,瘙痒剧烈,局部皮肤色暗,肥厚,状如牛项之皮,抓之顽不知痛;舌质暗,苔薄,脉弦细。治宜活血通络,祛风止痒,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3、白疕

症见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皮损肥厚,呈钱币状、斑块状,少数呈蛎壳状,色紫暗,覆盖较厚干燥银白色鳞屑,不易脱落;或伴关节不利,口干不欲饮;舌质暗红或青紫,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弦涩。治宜活血化瘀,佐以消风,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4、筋瘤

症见筋脉屈曲交替,结而成瘤,挛急作痛,肤面脱屑、发痒、萎缩,颜色褐黑,舌红少津,脉弦细。治宜清热化瘀通络、养血润燥,方用桃红四物汤赤芍、丹皮、牛膝等。

病因

病因

瘀血内阻,新血不生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肌肤甲错,皮肤干涩脱屑、瘙痒,或眩晕,肢体麻木,舌紫黯或有斑点,脉细涩等。

症情分析

瘀血内阻,血行障碍,气血不能濡养肌肤,则见皮肤干涩脱屑、瘙痒,肌肤甲错;新血不生,不能上荣头面,故见眩晕;肢体、皮肤失养,则见肢体麻木;舌现斑点、脉涩等为脉络瘀阻之象。

治疗

治法

活血祛风

方药

桃红四物汤。

常用中药

桃仁、红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