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热炽盛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肺热炽盛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火热炽盛,塑积于肺,以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或有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简称肺热证或肺火证。本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属气分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上焦病证。常见于鼻衄、咳嗽、咳血、肺痈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exuberance of lung heat
其它名称
肺热壅盛证、肺实热证、肺火证、邪热壅肺证
发病部位
肺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相关疾病
鼻衄、咳嗽、咳血、肺痈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鼻衄
初起恶寒发热,继则汗出而身热不退,鼻衄,或见有皮肤紫斑以及其它部位出血,烦躁,气急,咽喉疼痛,咳嗽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数。多因感冒汗出而热不解,热邪郁于上焦,热毒内蕴,伤及肺络,迫血妄行。治宜清肺泻火,凉血止血,方用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味。
2、咳嗽
症见壮热口渴,痰中带血或痰黄质稠,面赤,胸胁疼痛,便秘,舌红,脉洪数或弦数。多由于火热伤肺,肺气壅遏不宣,热聚胸膈,火灼津伤,燥热内结所致。治宜清肺泻火,方用凉膈散(《和剂局方》)加减。
3、咳血
症见咳嗽,咳痰黄稠,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疼痛,兼有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此因热邪稽留在肺中,肺失官降功能,肺气上逆,热伤肺络,迫血妄行而引起。治宜清肺泻火,凉血止血,方用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合十灰散(《十药神书》)。
4、肺痈
症见壮热不退,咳嗽气急,咳吐黄稠脓痰,胸胁疼痛,转侧不利,烦躁不安等。这是由于邪热内盛,化火为毒,壅滞肺气,瘀阻肺络,瘀热内结成痈。治宜清肺化瘀消痈,方用《千金》苇茎汤(《千金要方》)、如意解毒散(《景岳全书》)加减。
病因
病因
多因外感风热入里,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蕴结于肺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煽动,鼻息灼热,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症情分析
肺热炽盛,肺失淸肃,气逆于上,故见咳嗽,气喘,甚则鼻翼煽动,气粗息灼;邪气郁于胸中,阻碍气机,则胸痛;肺热上熏于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里热蒸腾,向外升散,则发热较甚;热盛伤津,则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洪数,为邪热内盛之征。
治疗
治法
清热泻肺
方药
泻白散。
常用中药
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
针灸治疗
主穴取尺泽、大椎,咳嗽配肺俞、中府,肺痈配孔最、鱼际,哮喘配天突,定喘,风温配曲池、合谷。针刺泻法或刺络放血。
转归预后
本证的病理转归一是热烁肺胃之津;阴分亏损,致成肺胃阴虚证;或伤气分,形成气阴两虚之证。二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移大肠,灼伤肠道津液,导致大肠热结证。三是邪热太盛,正气不支,热邪由肺内陷心包,成为热入心包证,若热入营分,成为热灼营阴证。
就医
门诊指征
当患者出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或有胸痛、咽痛,鼻翼煽动,大便秘结,小便短黄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症状体征辨证治疗。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