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寒饮停肺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寒饮停聚于肺,肺失肃降,以咳嗽气喘,或哮鸣有声,胸部紧闷,不能平卧,吐稀白痰涎,苔白滑,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饮证、水肿、癃闭、喘证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cold fluid retained in lung

其它名称

饮邪犯肺证、饮邪客肺证、肺寒饮停证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相关疾病

饮证、水肿、癃闭、喘证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饮证

临床表现以悬饮为特点者,则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及呼吸时疼痛加重,气短息促,苔白,脉沉弦,治宜攻逐水饮,体强者用十枣汤(《伤寒论》),体弱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金贵要略》)。临床表现以支饮为特点者,则咳喘胸满,甚则不能平卧,痰如白沫量多,久咳则面目浮肿,舌苔白腻,脉弦紧,治宜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伤寒论》)。

2、水肿

症见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气促怯寒,腰部冷痛,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伤寒论》)。

3、癃闭

症见小便量少,甚至无尿,面色晄白,神疲腰痛,头晕泛恶,气喘胸闷,治宜温阳益气,利尿降逆,方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

4、喘证

症见咳嗽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小便不利,甚则肢体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治宜纳气归肾,温阳行水,方用黑锡丹(《和剂局方》)合真武汤。

病因

病因

多由宿患痰饮或水肿,复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面色苍白或晦暗,形寒肢冷,甚则胸满息促,不能平卧,头晕目眩,面目浮肿,苔白腻,脉濡缓或滑。

症情分析

饮邪犯肺,肺的宣降失常,故咳嗽气喘;饮多阴邪,质稀而白,故痰多白沫;饮停气道,阻碍气息,痰气交阻,故哮鸣有声;饮闭于肺,肺气不利,气机闭郁,故胸部紧闷,不能平卧;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为寒饮内感之征。

治疗

治法

解表化饮

方药

小青龙汤。

常用中药

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针灸治疗

选风门、肺俞、列缺、尺泽、大椎、丰隆等穴。针刺可用泻法,背部穴位可加灸,或拔火罐。

转归预后

病之本责之脾肾,病之标在于肺。在其演变过程中,常伴见两种情况:一是水气上逆,停聚胸膈时,每累及心阳,致心阳不振,心气不宁而心悸;二是脾肾阳虚,水气不化,聚而上泛,演变为痰,而出现喉间痰鸣,胸膈满闷等寒痰阻肺见证。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