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脾肾气虚水停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脾肾两脏气虚,水液内停,以神疲气短,食少腹胀,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湿脚气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water retention due to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发病部位

脾,肾

相关疾病

湿脚气

症状详情

常见病

湿脚气

见下身或全身浮肿,甚有胸水、腹水、腹胀、心悸气喘、疲乏无力、肢体麻木沉重,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苔白滑,脉弱。治宜补益脾肾,利水消肿。方用五阴煎加泽泻、前仁等。

病因

病因

因脾肾两脏气虚, 水液内停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神疲气短,食少腹胀,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症情分析

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则神疲气短,食少腹胀;肾阳不足,肾主下焦,肾司二阴,则腰膝酸软;脾肾气虚,气化无力,水液内停,泛于肌肤,则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脾肾气虚之象。

治疗

治法

补益脾肾,化气利水

方药

实脾饮或理苓汤。

常用中药

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泽泻、肉桂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