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胃阳虚血瘀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阳气虚衰,瘀血阻滞于胃,以胃脘刺痛,拒按,食少,畏冷肢凉,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沉迟而涩等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胃脘痛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脾胃病科

相关疾病

胃脘痛

症状详情

常见病

胃痛

见病程较长,面色苍白,纳差,胃脘疼痛,痛处固定,或有吐血、大便呈柏油色,舌淡瘦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温中止痛,方用小建中汤合失笑散。

病因

病因

本证由阳气虚衰,瘀血阻滞于胃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胃脘刺痛,拒按,食少,畏冷肢凉,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沉迟而涩等。

症情分析

阳气虚衰,瘀血阻滞于胃,则胃脘刺痛,拒按;胃阳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退,水谷不化,胃气上逆,则食少;阳虚气弱,全身失于温养,功能减退,则畏寒肢冷;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沉迟而涩为阳气虚衰,瘀血内阻之象。

治疗

治法

化瘀和胃

方药

理中汤合丹参饮。

常用中药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丹参、檀香、砂仁。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