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胃热阴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胃热炽盛,阴津耗伤所致,以胃脘灼痛,口渴,五心烦热,便结,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食厥、胃癌、奶麻、食管瘅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消化内科

相关疾病

食厥、胃癌、奶麻、食管瘅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胃癌

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嘈杂,食后痛剧,心烦口渴,便秘溲黄,舌红绛,少苔,甚则舌面如镜,脉细数。治宜清未滋阴。方用益胃汤。

2、食管瘅

症见胸脘灼热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有呕血,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清胃滋阴,方用益胃汤合泻心汤加减。

3、食厥

症见胃脘嘈杂似饥,头晕目眩,身烘热,汗出,口渴,心烦,恶心欲呕,思睡,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治宜清胃滋阴。方用益胃汤。

4、奶麻

症见发热减退,全身出现玫瑰红色细小丘疹,唇干口渴,胃纳欠佳,舌红少苔。治宜清热养阴。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由胃热炽盛,阴津耗伤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胃脘灼痛,口渴,五心烦热,便结,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等。

症情分析

火热熏灼,壅塞胃气,阻滞不通,则胃脘灼痛而拒按;热盛伤津,则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五心烦热,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为热盛伤阴之象。

治疗

治法

清胃滋阴

方药

玉女煎。

常用中药

石膏、熟地、知母、麦冬、牛膝。

转归预后

由于胃热过盛,火热灼津,续可出现津液不足之兼证,即虚实夹杂;病久不愈,胃热伤津,转变为胃阴虚证,变现为阴虚火旺,故知实火与虚火互为因果。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