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寒饮停胃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寒性水饮停积于胃,以胃脘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稀涎,苔白滑,脉弦为主的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胃反、胃缓等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phlegm-fluid stagnated in stomach

其它名称

胃寒饮停证、痰饮停胃证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相关疾病

胃反、胃缓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胃反

临床见胃脘胀满较甚,上腹可扪及移动性包块,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后未久即吐,吐物宿食不化,夹有痰涎水饮,胃肠漉漉有声,眩晕,心下悸,苔白滑,脉弦滑。治宜温胃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合导痰汤加干姜、吴茱萸。

2、胃缓

临床见脘腹坠胀,冷痛,呕吐水饮,肠鸣漉漉,腹泻便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缓或沉紧。治宜温胃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合甘遂半夏汤加减。

病因

病因

多因饮食不节,嗜饮无度;或手术创伤,劳倦内伤,中阳不振,水停为饮,留滞胃中,胃失和降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脘腹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痰涎,口淡不渴,眩晕,舌苔白滑,脉沉弦。

症情分析

寒饮停留中焦,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脘腹痞胀;饮邪留积胃腑,则胃中有振水声;停于胃,胃气上逆,水饮随胃气上泛,则呕吐清水痰涎;饮邪内阻,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饮为阴邪,津液未伤,则口淡不渴;苔白滑,脉沉弦,为水饮内停之征。

治疗

治法

温胃化饮

方药

苓桂术甘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

常用中药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半夏、生姜等。

针灸治疗

取中脘、公孙、巨阙、厉兑、丰隆,用泻法。可灸。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