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小肠实热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心火炽盛,下移膀胱,以发热口渴,心烦失眠,小便短黄、灼热、涩痛,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口疮、淋证、尿血、不寐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的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急性舌炎、复发性口腔炎、单纯性口腔炎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excessive heat of small intestine

其它名称

心小肠俱实证、心热入小肠证、心移热于小肠证

发病部位

小肠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肾内科

相关疾病

口疮、淋证、尿血、不寐、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急性舌炎、复发性口腔炎、单纯性口腔炎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淋证

临床见尿痛、尿血,口渴,心烦,或口舌赤烂,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心利膀胱。方用导赤散。

2、尿血

临床见尿血鲜红,小便短赤,有灼热感,心烦不寐,口舌生疮,面红口干,渴喜冷饮,甚或吐血衄血,大便干结,舌质红,舌尖起刺,苔黄,脉数有力。治宜清心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导赤散合小蓟饮子加减。

病因

病因

心经有热,下移小肠。五志过极化为心火,或邪热干犯心经,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经邪热不解可下移小肠;或饮食不节,或嗜食辛辣酒醴、厚味粘腻之品,湿热内蓄,下注于小肠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心烦,口渴引饮,小便短赤,尿道灼痛,或伴有尿血,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带腻或焦黄,脉洪数。

症情分析

心火内扰则心烦失眠;热灼伤津则口渴;心火上炎则面赤,口舌生疮,甚则溃烂灼痛;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热下移小肠,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失常,故见小便赤涩,尿道灼痛;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则尿血;舌红苔黄,脉数为小肠实热之征。

治疗

治法

清热通淋

方药

导赤散。

常用中药

木通、竹叶、小蓟、泽泻、赤茯苓、猪苓、灯心、滑石、赤小豆、白茅根。

针灸治疗

主穴取阴陵泉、少府、膀胱俞、中极。配穴可取次髎、行间。手法用泻法。针腹部穴位时,先排空小便,再针刺,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佳。留针15-20分钟,捻转结合,提插2-3次。

转归预后

本正因其与心火密切相关,故可以转变为心火亢盛证,也可转变为膀胱湿热证。因里热炽盛伤津灼液,亦可导致大肠液亏证,或各种阴液不足之证。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