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肠热阴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热侵肠道,阴津亏虚,传化失常所致,以烦热口渴,面赤潮红,大便干结难下,唇舌、皮肤干燥,小便短黄,苔少而干,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痢疾等疾病中。西医学中细菌性痢疾中可见本证。

发病部位

大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相关疾病

痢疾、细菌性痢疾

症状详情

常见病

痢疾

临床多见于休息痢中,痢久不愈,便下赤白粘冻,量少难出,腹痛绵绵,心烦口干,形瘦乏力,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清肠坚阴止痢,方用驻车丸。

病因

病因

本证因热侵肠道,阴津亏虚,传化失常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烦热口渴,面赤潮红,大便干结难下,唇舌、皮肤干燥,小便短黄,苔少而干,脉细数等。

症情分析

肠胃积热,热盛伤津,肠道津液枯燥,故大便干结,热移小便,故小便短黄;苔少而干,脉细数为阴虚亏虚之象。

治疗

治法

清热生津,润燥通便

方药

麻仁润肠丸。

常用中药

火麻仁、苦杏仁、白芍、大黄、木香、陈皮、蜂蜜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