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血热肠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血分热盛,耗伤津液,肠道失濡,以发热口渴,大便干燥或秘结,甚或便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肛裂疾病中。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intestine dryness due to blood heat

发病部位

大肠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相关疾病

肛裂

症状详情

常见病

肛裂

临床见大便2-3日一次,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裂口色红,腹部胀满,溲黄,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凉血润燥通便,方选凉血地黄汤合麻子仁丸加减。

病因

病因

血分热盛,耗伤津液,肠道失濡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口渴,大便干燥或秘结,甚或便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等。

症情分析

血分热盛,耗伤津液,肠道失濡,则发热口渴,大便干燥或秘结,甚或便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为血分热盛,津液耗伤之象。

治疗

治法

凉血润燥

方药

清营汤合调胃承气汤。

常用中药

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大黄、芒硝,甘草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