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湿阻肠道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湿邪蕴阻肠道,传化失常所致,以腹胀隐痛,大便溏泄,便质黏垢而臭,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慢性蛊虫病等疾病中。

其它名称

湿滞肠道证、湿蕴肠道证

发病部位

大肠

相关疾病

慢性蛊虫病

症状详情

常见病

慢性蛊虫病

临床上见胸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嗳气则舒,胁痛或腹痛便稀,或夹有红白粘冻,便时矢气频作,排便不爽,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燥湿行气,方用藿朴夏苓汤加木香、黄连、仙鹤草等。

病因

病因

本证多因湿邪蕴阻肠道,传化失常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腹胀隐痛,大便溏泄,便质黏垢而臭,苔黄腻,脉滑数等。

症情分析

湿邪蕴阻肠道,传化失常则腹胀隐痛,大便溏泄;苔黄腻,脉滑数为湿浊偏盛之象。

治疗

治法

祛湿止泻或祛湿止痢

方药

平胃散或胃苓汤。

常用中药

苍术、厚朴、陈橘皮、甘草、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