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肠气滞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肝肠气滞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肝气不舒,肠道气滞所致,以胁肋腹部胀痛,肠鸣矢气,腹痛作泻,肛门气坠,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肝,肠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脾胃病科
相关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
症状详情
常见病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上见腹部胀痛,大便不爽,排便费力,肛门气坠,或艰涩不畅,排便不尽感,嗳气频作,矢气多,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宽肠,方选柴胡厚朴汤合五磨饮子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因肝气不舒,肠道气滞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胁肋腹部胀痛,肠鸣矢气,腹痛作泻,肛门气坠,脉弦。
症情分析
肝气郁结,气滞中焦,肝木克土,中气下陷,腑气不通,胁肋腹部胀痛,肠鸣矢气,腹痛作泻,肛门气坠。
治疗
治法
疏肝理气,行气宽肠
方药
和气汤。
常用中药
木香、紫苏、槟榔、陈皮、半夏、香附、青皮、乳香、没药、甘草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