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肾虚肠脱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肾气亏虚,下元不固,后阴不能固守而下滑脱出,以腰膝酸软、气短喘息,大便失禁,或久泻不止,脱肛,粪随矢气出,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痢疾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痢疾

症状详情

常见病

痢疾

多见于休息痢中,痢久不已,时轻时重,白多赤少,里急后重,甚或脱肛,腹中冷痛,形寒肢冷,腰膝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治宜温补脾肾、涩肠止痢。方用真人养脏汤加减。

病因

病因

肾气亏虚,下元不固,后阴不能固守而下滑脱出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气短喘息,大便失禁,或久泻不止,脱肛,粪随矢气出,舌淡脉弱。

症情分析

肾主下焦,肾气不足,气不固摄,则腰膝酸软、气短喘息,大便失禁,或久泻不止,脱肛,粪随矢气出;舌淡脉弱为肾气亏虚之象。

治疗

治法

补肾涩肠固脱

方药

人参蛤蚧散合真人养脏汤。

常用中药

蛤蚧、杏仁、人参、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炙甘草、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白芍、木香、诃子、罂粟壳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