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肝脾气阴两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肝脾两脏气阴亏虚所致,以头晕眼花、胁胀隐痛、气短乏力、食少腹胀、五心烦热、自汗或盗汗、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虚劳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肝,脾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中医科、脾胃病科

相关疾病

虚劳

症状详情

常见病

虚劳。

病因

病因

因肝脾两脏气阴亏虚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胁胀隐痛、气短乏力、食少腹胀、五心烦热、自汗或盗汗、脉弱等。

症情分析

肝阴不足,头目失濡,故头晕眼花;肝脉失养,虚火内灼,疏泄失职,故胁肋隐痛;脾气虚弱,运化无能,故纳少,水谷内停则腹胀;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阴虚内热,迫津外泄,则为盗汗。

治疗

治法

补脾益气、滋补肝阴

方药

一贯煎合四君子汤。

常用中药

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