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肝胆气滞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肝胆气机郁滞所致,以胁肋乳房少腹胀痛,善太息,情绪抑郁,口苦,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胆石、胆瘅等疾病中。西医学的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石症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发病部位

肝,胆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相关疾病

胆石、胆瘅、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石症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胆瘅

症见右上腹胀痛,痛引两胁,有时向背部放射,口苦,呕吐,低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利胆,理气开郁。方用小柴胡汤加木香、郁金、金钱草等。

2、胆石

症见右胁或剑突下绞痛,恶心呕吐,口苦厌油,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利胆排石,方用大柴胡汤加金钱草、芒硝(冲服)、延胡索等。

病因

病因

本证由肝胆失于疏泄,气机郁滞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胁肋乳房少腹胀痛,善太息,情绪抑郁,口苦,脉弦等。

症情分析

肝胆气滞,故右胁及右上腹胀痛,痛引肩背;肝失疏泄,胆上泛,则口苦咽干;肝胆气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吸气时作、食欲不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故腹胀便秘;舌淡红或暗红,苔白脉弦,乃肝胆气滞之象。

治疗

治法

理气解郁

方药

柴胡疏肝散。

常用中药

柴胡、白芍、香附、枳壳、广木香、川芎、陈皮、甘草。

针灸治疗

取肝俞、胆俞、阳陵泉;胆绞痛时可配合合谷、阳陵泉、足三里;恶心加内关、合谷、中脘穴;高热时加曲池穴;手法取强刺激,留针30分钟。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