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阴竭阳脱证,中医病证名。多指因大汗、大吐、大泻或热病后期机体阴液亏耗,使得阳无所依附,以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脉微欲绝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常见于多种疾病的晚期,病情危重。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yin exhaustion and yang collapse

发病部位

心,肾

就诊科室

急诊科

相关疾病

多种疾病的晚期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昏迷

昏迷是以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危急重症,多因内伤久病发展致晚期,或热病伤津耗液导致机体阴阳即将离决,治宜回阳固脱,敛阴生津,方选参附汤(《妇人良方》)。

2、泄泻

重症泄泻以泻下不止,精神萎顿,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因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肾阳虚所致,治宜回阳固脱,方选参附龙牡救逆汤(《中医儿科学》)。

病因

病因

多因大汗、大吐、大泻或热病后期致使机体阴液大量耗损,久病不复伤及阳气而使阳气暴脱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指紫绀,神志模糊,烦躁不安,舌质淡暗,脉伏难及或至数不清,或微细欲绝。

症情分析

心肾之阳外脱,则见冷汗淋漓,面色苍白;阳气不能温养肢体,则见四肢厥冷,唇指紫绀;神志模糊,烦躁不安为心神外越之象;舌质淡暗,脉伏难及或至数不清,或微细欲绝,皆属阴阳即将离决的危象。

治疗

治法

回阳固脱,敛阴生津

方药

生脉散、参附汤。

常用中药

人参、附子、麦冬、龙骨、牡蛎等。

针灸治疗

1、针刺

取穴太溪、人中、素髎、涌泉、关元、气海等,手法宜补。

2、灸法

取穴关元、神阙、足三里、百会等,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转归预后

本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阶段,预后不良,多是真元将竭,阴阳离决的前奏。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