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心气阴两虚证,中医病证名。指心气不足,心阴耗损,心与心神失养,以心悸气短,神疲头晕,失眠多梦,颧红,舌红少苔,脉弱而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心悸怔仲,不寐,胸痹等疾病中。本证在风心病、肺心病、高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缺血性贫血等疾病中常见。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of heart

其它名称

心气阴不足证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

相关疾病

心悸怔仲,不寐,胸痹、风心病、肺心病、高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缺血性贫血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心悸怔仲

见心中动悸,惕剔不安,气短胸闷,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舌边尖红,苔少,脉见结代。治宜益气养阴宁心。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2、不寐

见难睡易醒,健忘,心悸神疲,气短乏力,舌红少苔,或舌淡少津,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心脾同调。方用归脾汤加减。

3、胸痹

见胸闷时痛,心悸怔仲,口干咽痛,神疲乏力,盗汗,舌淡,边尖红,苔少津,脉结代。治宜益气养心,滋阴复脉。方用炙甘草汤加减。

病因

病因

多由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复因邪热犯心;或思虑过度;或积劳久病耗伤心气心阴。

表现

临床表现

心悸气短,神疲头晕,失眠多梦,颧红,舌红少苔,脉弱而数等。

症情分析

心为血之主,故心之气血,阴阳俱虚,心失所养,血不荣心,加之外邪所扰,故见心悸气短,神疲头晕,失眠多梦,脉弱而数;心阴不足,阴虚火旺,可见颧红,舌红少苔。

治疗

治法

补心益气养阴

方药

炙甘草汤。

常用中药

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等。

针灸治疗

1、针刺

主穴取内关、间使、膻中、足三里;配穴取神门、三阴交,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0-15分钟,提插2-3次,每日一次。

2、推拿

取穴内关、列缺、膻中、足三里为主穴,配穴加神门,三阴交,每穴轻柔按,早晚各1次,每次10-20分钟。

转归预后

本证在演化过程中,由于心之气阴不足,若不注意调摄,或复感外邪,或劳伤心神,或施治不当,可引起心之阴阳两虚,甚至耗遏心之精气,危及生命。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