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风热邪毒外侵证,中医病证名。指多因风热邪毒外袭,循经上犯,搏结于耳所致病证。临床表现为耳部灼热疼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廊,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或局部出现针头大小疱疹,密集成簇状,疱疹周围皮肤潮红,伴见恶风发热,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红,苔白,脉浮数等。常见于耳疖、耳疮、耳带状疱疹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耳疖、耳疮、耳带状疱疹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耳疮、耳疖

耳疮、耳疖中风热邪毒外侵证症见耳部灼热疼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廊,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检查见外耳道局限性红肿,隆起如椒目,或弥漫性红肿,表面有黄白色分泌物。全身症见恶风发热,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红,苔白,脉浮数。治宜解毒消肿,疏风清热,选用银翘散加减。

2、耳带状疱疹

耳带状疱疹中风热邪毒外侵证症见耳廓、外耳道或耳后完骨处皮肤灼热、刺痛感,局部出现针头大小疱疹,密集成簇状,疱疹周围皮肤潮红;可伴发热、恶寒;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方用银翘散加减。

病因

病因

多因风热邪毒外袭,循经上犯,搏结于耳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耳部灼热疼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廊,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或局部出现针头大小疱疹,密集成簇状,疱疹周围皮肤潮红,伴见恶风发热,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红,苔白,脉浮数等。

症情分析

风热邪毒侵犯耳窍,伤及肌肤,阻滞经脉,气血凝聚,故耳道皮肤红赤肿胀,或栗粒样突起;耳部经脉,多连头部,故耳部疼痛,张口、咀嚼或牵扯耳廓时疼痛加剧。

治疗

治法

解毒消肿,疏风清热

方药

银翘散加减。

常用中药

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淡豆豉、薄荷、甘草、桔梗、芦根等。

针灸治疗

可取合谷、内关、少商等穴针刺,以疏通经脉,泻热消肿止痛。

转归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