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风火上炎,痰热闭窍证,中医病证名。指多因肝风夹火热之邪,痰热浊邪上壅,阻滞清窍,蒙闭不通所致病证。临床表现为卒然昏仆,四肢抽搐有力,或有吼叫,气高息粗,狂躁不安,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痫证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头脑等

就诊科室

中医科、精神心理科

相关疾病

痫证

症状详情

常见病

痫证。

病因

病因

多因肝风夹火热之邪,痰热浊邪上壅,阻滞清窍,蒙闭不通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卒然昏仆,四肢抽搐有力,或有吼叫,气高息粗,狂躁不安,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症情分析

肝风内动,痰火扰心,蒙蔽心神,则卒然昏仆,四肢抽搐有力,或有吼叫,气高息粗,狂躁不安,便秘尿赤;舌质淡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痰火之象。

治疗

治法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常用中药

龙胆草、山栀、黄芩、木通、半夏、陈皮、胆星、菖蒲、郁金。

针灸治疗

1.头针

取穴:运动区、感觉区。操作:平刺,每穴捻转1-3分钟。

2.耳针

取穴:心、胃、脑点、额、神门、脑干、皮质下。操作:强刺激,每次选2-3穴。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