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凝固证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寒邪凝固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因元阳不振,再为风寒所袭,寒邪凝固,经络闭阻,阳气不得宣通,气血不得营运,四肢、筋脉、肌肉失于温养所致的病证。常见于五硬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四肢,筋脉,肌肉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五硬
症状详情
常见病
五硬。
病因
病因
多因元阳不振,再为风寒所袭,寒邪凝固,经络闭阻,阳气不得宣通,气血不得营运,四肢、筋脉、肌肉失于温养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肌肤面色黄白或青紫,全身欠温,肌肉硬实或按之稍陷,头项强硬,仰头取气,难于动摇;或见胸膈气壅疼痛,呼吸不利,手足冰凉而硬,不能屈伸;或见心腹硬实,气息微弱,吸吮乏力,不能俯仰;舌淡或暗红、苔白,脉沉微细,指纹紫暗。
症情分析
寒邪困体,阳气不能外达,周身失去温煦,四肢失养,则肌肤面色黄白或青紫,全身欠温,肌肉硬实或按之稍陷,头项强硬,仰头取气,难于动摇;胸阳不振,阳气内闭,则胸膈气壅疼痛,呼吸不利,手足冰凉而硬,不能屈伸;舌淡或暗红、苔白,脉沉微细,指纹紫暗为寒凝血瘀之象。
治疗
治法
温阳散寒,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
当归四逆汤加味。
常用中药
当归、芍药、桂枝、细辛、通草、甘草、大枣、人参、黄芪、附子、川芎、丹参、桃仁、红花。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