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寒凝阳衰证,中医病证名。指多因素体脾胃阳虚,湿浊内生,郁滞中焦,土壅木郁,胆液被阻,泛溢肌肤;如湿从寒化日久,则寒凝血瘀,阻滞胆道所致的病证。常见于黄疸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脾胃

就诊科室

中医科、传染科

相关疾病

黄疸

症状详情

常见病

黄疸

症见病程较长,身目俱黄,黄色晦暗;纳少脘闷,或腹胀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治宜温中化湿,健脾和胃,方用茵陈术附汤加减。

病因

病因

多因素体脾胃阳虚,湿浊内生,郁滞中焦,土壅木郁,胆液被阻,泛溢肌肤;如湿从寒化日久,则寒凝血瘀,阻滞胆道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病程较长,身目俱黄,黄色晦暗;纳少脘闷,或腹胀便溏,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症情分析

由于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湿阻滞中焦,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外溢肌肤,故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寒湿久留,阳气已虚,气血不足,故病程较长,神疲畏寒;湿困中土,脾阳不运,胃不消谷,故见纳少、脘闷、腹胀;清气在下,故便溏;寒湿内盛故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为阳虚湿浊不化之征。

治疗

治法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药

茵陈术附汤加减。

常用中药

茵陈、附子、干姜、白术、甘草。

针灸治疗

1、体针

取穴脾俞、章门、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胆俞;随症配穴神疲畏寒者,加肾俞、命门;胁下癜积者,加痞根。刺灸方法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可加灸。

2、耳针

取肝、胆、脾、胃、神门、皮质下,每次选用2-4穴,毫针刺激,留针30min,每日或隔日1次。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