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湿浊上泛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多因体内痰湿久踞不除而上泛,致使神膏不清而成的病证。临床表现为视物昏朦,自觉眼前有黑影如蚊蝇飞舞。头重胸闷,面白或黄,食少痰多,神倦乏力,或心烦口苦,舌淡苔白。常见于视直如曲、辘轳转关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眼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视直如曲、辘轳转关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视直如曲

症见视物模糊,眼前出现有色阴影,视物变小或变形,眼底变小或变形,眼底可见视网膜反光晕轮明显,黄斑水肿,中心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舌苔滑腻,脉濡或滑。治宜利水化湿,方用三仁汤加减(《温病条辨》)。

2、辘轳转关病

症见眼球震颤,头晕耳鸣,甚则头晕如旋,恶心,呕吐唾沫,胸闷,舌淡,苔薄腻,脉滑。治宜利湿化浊,方用三仁汤加减。

病因

病因

多因体内痰湿久踞不除而上泛,致使神膏不清。

表现

临床表现

视物昏朦,自觉眼前有黑影如蚊蝇飞舞。副症表现为检视眼内玻璃体有尖状或点状混浊,头重胸闷,面白或黄,食少痰多,神倦乏力,或心烦口苦,舌淡苔白。

症情分析

痰浊循经而行,阻塞经络,目络失养则视物昏朦,自觉眼前有黑影如蚊蝇飞舞;湿性重浊,湿气困脾,脾失健运,则头重胸闷,面白或黄,食少痰多,神倦乏力;舌淡苔白为痰湿之象。

治疗

治法

利湿化浊

方药

三仁汤。

常用中药

杏仁、蔻仁、苡仁、滑石、半夏、厚朴、通草、淡竹叶。

针灸治疗

体针取睛明、承泣、四白、太阳i颊车、合谷等穴,1次/日,10次为1疗程。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