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邪结肠腑证,中医病证名。指多因湿热之邪郁蒸气分,阻滞下焦大肠所致病证。临床表现为少腹胀满而痞硬,大便不通,头晕胀,神识昏蒙,脘痞呕恶,或见胸腹灼热,大便溏臭不爽,色黄赤如酱,苔垢腻,或黄腻,脉濡数。常见于伏暑等疾病中。西医学的肠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肠道传染性疾病中可见本证。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pathogen bound in intestine

发病部位

相关疾病

伏暑、肠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症状详情

常见病

伏暑

临床表现为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膩,脉濡数。为暑湿病邪郁蒸气分,并与积滞互结阻于肠道所致。治宜导滞通下,清热化湿。枳实导滞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病因

病因

多因湿热之邪郁蒸气分,阻滞下焦大肠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少腹胀满而痞硬,大便不通,头晕胀,神识昏蒙,脘痞呕恶,或见胸腹灼热,大便溏臭不爽,色黄赤如酱,苔垢腻,或黄腻,脉濡数。

症情分析

湿热郁蒸,故身热稽留。湿热胶结肠道,传导失司,气机不畅,故大便溏而不爽,色黄如酱。湿滞蕴结于里,则胸腹灼热。湿热阻遏气机,胃气不降,浊气上逆,则恶心呕吐。舌苔黄而腻,脉滑数,均为里有湿热积滞之象。

治疗

治法

导滞通下,清热化湿

方药

枳实导滞汤。

常用中药

枳实、生大黄、山楂、槟榔、厚朴、黄连、神曲、连翘、紫草、木通、生甘草。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