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气阴亏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气阴不足所致,以神疲倦怠、少气乏力,咽燥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剥、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肺痨、暑温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肺痨、暑温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暑温

若暑伤气阴,症见汗出多而身热,肢体倦而神疲,口渴而心烦,脉虚而无力,治宜清暑热而益气阴,方选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若暑热退而气阴耗损过极,慎防液耗气脱症见发热已退,汗出不止,口渴烦热,气短喘促,脉散大无力,此气不固摄而阴不内守也,急以益气敛阴,生津固脱,方选生脉散加减。

2、肺痨

脾胃肺之气阴两虚,症见咳嗽咯血,午后潮热,脸泛桃红,气短神疲,语声低微,自汗盗汗,纳食减少,舌红苔少,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养阴,培土生金,方选月华丸加减。

病因

病因

本证指由于阴虚日久,阴不化气而气失化源,或因邪热疫毒伤损,伤阴耗气,导致机体气阴不足,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临床表现

神疲倦怠、少气乏力,咽燥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剥、脉细无力。

症情分析

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则口渴多饮,多食善饥;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故见形体日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为气阴亏虚之象。

治疗

治法

益气滋阴

方药

生脉饮、七味白术散。

常用中药

五味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木香、藿香、葛根、天冬、麦冬。

转归预后

外感热病后期的气阴两虚证,一般容易恢复;久病出现的气阴两虚证,大多提示病情比较严重。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