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邪入营血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病邪传入营血分而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脉沉涩。常见于伏暑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伏暑

症状详情

常见病

伏暑。

病因

病因

本证由热陷营血,血脉瘀滞,瘀热闭阻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脉沉涩。

症情分析

热闭心包,营热蒸腾,血络瘀滞,营阴大伤,瘀血阻滞,痰火扰心,则发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脉沉涩。

治疗

治法

清营泄热,开窍袪瘀

方药

犀地清络饮。

常用中药

犀角汁、丹皮、连翘、竹沥、生地、赤芍、桃仁、生姜汁、鲜茅根、灯芯、石菖蒲。

转归预后

本证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大多出现在疾病的极期,此时邪盛已极,往往易致正气衰竭,而出现内闭外脱的证候,因此要特别注意。又小儿热入营血证属热毒极盛,一则热盛可以耗伤气阴,一则热盛可以灼津成痰,故小儿热入营血证后期常可出现气阴两伤证、痰蒙清窍证、痰阻经络证等证候。

本词条查询自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