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

穴位 名

胃俞 Wèishū,出《 针灸甲乙经 》。名解:胃,胃腑也。俞,输也。胃俞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经属

属 足太阳膀胱经 。胃之背俞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上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背部的皮下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蜂窝状的脂肪组织。背部的深筋膜也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薄弱,被盖于斜方肌和背阔肌的表面,分别称该二肌筋膜;深层较发达,形成腱膜性质,尤其在腰背部更为增厚,包绕着骶棘肌的前、后面,于该肌外侧缘前、后两层愈着,并形成腰肋韧带。腹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肾。

作用与主治

作用: 理气和胃 , 化湿消滞 。

主治:脾胃、腰脊等疾患:如 脾胃虚弱 , 脘腹胀痛 , 霍乱吐泻 ,翻胃吐食, 噎膈 ,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 腹痛 , 黄疸 水肿 , 小儿疳积
,胸胁支满,腰脊挛痛, 疟疾 痞块, 咳嗽 , 虚劳 , 经闭 ,痈疽, 胃脘痛 , 腹胀 , 呕吐 ,完谷不化,肠鸣,胸 胁痛 , 胃痛
,呃逆,背痛,翻胃, 腹泻 , 痢疾 ,鼓胀, 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下垂 ,现代又多用胃俞穴治疗 胃酸过多 ,
消化不良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胃扩张, 胃溃疡 , 十二指肠溃疡 , 胃癌 ,胰腺炎, 肝炎 ,肝脾肿大, 肠炎 , 神经衰弱 ,胃痉挛, 腮腺炎 ,
糖尿病 , 失眠 等。

配伍

1、配 中脘穴 、 梁丘穴 治胃痛。

2、配 内关穴 、 梁丘 穴治胃痉挛,胰腺炎。

3、胃俞配 上巨虚穴 、 三阴交穴 治 泄泻 ,痢疾。

4、胃俞配 大肠俞穴 、 肾俞穴 治痢疾。

5、胃俞配 内关 穴、 足三里穴 治 恶心 、呕吐。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腰部及腹部。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肾脏。

灸法:艾炷灸或温 针灸 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胃中寒胀、食多 身体羸瘦 、腹中满而鸣、腹膜风厥、胸胁支满、呕吐、嵴急痛、筋挛、食不下,胃俞主之。

《太平圣惠方》:理烦满吐食,腹胀不能食。

《针灸逢源》:治食后头眩,黄疸,疟痢。

《 针灸资生经 》:胃俞、 脾俞 ,治腹痛不嗜食。

《 针灸大成 》:主 霍乱 ,胃寒,腹胀而鸣, 反胃呕吐 ,不嗜食,多食羸瘦,目不明,腹痛,胸胁支满,嵴痛筋挛,小儿羸瘦,不生肌肤。

《 类经图翼 》:小儿羸瘦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