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某,男,42岁。

患者自采的野蘑菇半斤,煎炒食用5小时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出冷汗,全身无力。

处方:██。

服药6小时后痊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半夏泻心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田某,女,29岁,1990年3月7日初诊。婚后4年余,3年前曾于孕3个月时无明显诱因自然流产一胎。此后3年同居未孕。

曾行多种检查及治疗,盆腔碘油造影提示:宫腔形态正常,双侧输卵管通畅。

诊刮病检报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不良。测基础体温双相,但高温相上升较慢。其爱人精液检查正常。屡服健脾及补肾填精之品不效。

患者平素小腹冷感,胃脘嘈杂胀满,大便质稀1~2次。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1991年2月27日。舌红苔薄黄腻。

证属寒热互结,胞脉受阻而致不孕。治宜调和寒热,理气温经。

投半夏泻心汤化裁:半夏、党参、香附各12克、黄芩、干姜、陈皮各9克,黄连、炙甘草各3克,大枣3枚。

服5剂,胃脘嘈杂明显减轻,苔薄黄略腻,余症同前。上方去黄芩、香附,加白术、桑寄生。

服药月余来诊,告知月经40余天未至,经查怀孕,后足月顺产一男婴。 (彭海燕医案)

解说:脾胃虚弱,寒热与痰湿互结于中焦,气机不畅,胞脉阻滞而致不孕。治又当撇开补肾之传统大法,而予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祛除痰湿,调畅气机。虽不刻意种子安胎,而实收种子安胎之效矣。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之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各家论述

黄元御:但满而不痛者,此里阴上逆,而为痞也,柴胡汤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参、甘、姜、枣,温补中脘之虚寒,黄芩、黄连,清泻上焦之郁热,半夏降浊阴而消痞满也。方以半夏名,因原有呕证,下后气愈逆而呕愈增也。

成无己:阴邪传里者,则留于心下为痞,以心下为阴受气之分,与半夏泻心汤以通其痞。经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此之谓也。

辛入肺而散气,半夏之辛,以散结气;苦入心而泄热,黄芩、黄连之苦,以泻痞热;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缓之。

吴谦:若但满而不痛,此为虚热气逆之痞,即有呕而发热之少阳证,柴胡汤亦不中与之。法当治痞也,宜半夏泻心汤主之。

文章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收录仅用于学习研究